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孙学才:托起村湾“腾飞”的希望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6-29 16:45   [收藏] [打印] [关闭]

如今,当你走进嘉鱼县高铁岭镇西海村,宽敞的村路、花团锦簇的花朵,美不胜收。不仅如此,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到近10万元,村民安居乐业。

发展的成就,离不开嘉鱼县人大代表、西海村党总支书记孙学才的坚持。“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与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只有立足本职尽己所能为群众服务,带着真诚、带着感情为他们做事,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不辜负群众对我的信任与期盼。”

孙学才这样说,也在这样做。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听民声、聚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当好群众“代言人”,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为西海村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

奉命于危难之间

“我是人大代表必须站出来”

“人民选我当代表,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孙学才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

孙学才是嘉鱼县高铁岭镇西海村人,之前在一家企业工作,事业有成。乡镇领导找到他,认为他是县人大代表、能吃苦、能力强,想让他来做西海村党总支书记。

“最初我很犹豫,因为当时的西海村贫困、落后,自己常年在外也顾不上村里,怕会干砸了。但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更应该服从党的命令听党的指挥,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考虑再三,孙学才还是回到了村里。

2018年10月,孙学才被村民选为嘉鱼县高铁岭镇西海村党总支书记。从那以后他立志要为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就任伊始,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尽快改变当前经济薄弱的现状,如何更好地促进西海村的全面发展。他经常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研讨,不断走村访户倾听村民心声、了解民意。

慢慢地在他的心里,逐渐勾勒出西海村未来发展的“蓝图”。

6月16日,住在西海村易迁点的杜耀坦,拧开自家的水龙头,哗哗的水直往外涌。

“看,这水好清亮!”杜耀坦烧了壶开水,泡了杯茶,一脸惬意。“我们能吃上干净稳定的自来水,多亏了我们孙书记啊!”

西海村有925户3215人。过去经常停水,给村民生活造成不便。村民日思夜盼,就想着喝上方便、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我是县人大代表,又是村书记,这事我不能看着不管。”刚上任的孙学才对村民们说。

孙学才随即向该镇人大提交了解决村民饮水难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镇人大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将建议交由镇政府办理。解决饮水问题也从“一人撑船”变成了“众人划桨”。

经过镇政府、村委、驻村工作队三方积极沟通、协调。最终申请到70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对全村的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升级。

“现在供水充足,水很清,我们用起来也很放心。感谢我们的孙书记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喝着“幸福水”,村民杨吕清笑逐颜开,“人大代表为人民,我们的代表选对了!”

大事小事都是实事

乡村“里子”提档升级

西海村2组、3组村民家门前没有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几十年来西海村村容村貌的真实写照。

通路,一直是村民的一块“心病”。

要致富,先修路。当上村书记后,这句话一直盘旋在孙学才的心头。“修路关系到村庄发展,要干,必须干,还必须要干好。”孙学才说。

2021年,村党总支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将人居环境整治与5.5公里的“户户通”工程结合起来。

心气齐了,可是修路是个“烧钱”活儿。钱从哪里来,村集体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事是好事,是全村老少爷们盼望已久、几届党支部都想办的事,但就因为没有钱,才一直拖到现在。”孙学才说。

他又开始各种奔波,和镇里对接,筹集资金。经过党员群众集思广益,最终决定采取向上争取一点、乡贤捐赠一点等形式,将2组、3组的背街小巷进行了全面硬化,实现了“户户通”,彻底改变了“泥巴路出门难”的现状。

“路修通了,心情也更舒坦了。”2组村民龙群林乐开了花。

2022年,“共同缔造”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一次村湾夜话中,有村民建议,“把村主干道拓宽一下。”

这与孙学才的想法不谋而合。“贯穿整个西海村的主干道有6.5公里,宽只有3.5米,跑个摩托车、拖拉机问题不大,可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这条路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出行需要。”

说干就干。资金来源还是准备采取向上争取一点、乡贤捐赠一点等形式解决。可这次不一样,除政策、资金外,道路拓宽还可能占用到村民土地、移除村民种的树。

孙学才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等进行协调,向大家阐述修路的好处。“村民们真的非常支持,大家都认为这是利于子孙后代的事,他们不仅捐资捐物,修路要占用的土地,涉及的村民也无偿捐出来。”孙学才说。

路宽了,家美了。“下一步,我们将参评农村四好公路。”

孙学才做的实事不止这些。6月16日,看到一沟清水流进青翠欲滴的田间,村民李先金眉开眼笑。

李先金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去年抗旱,在村党总支的努力下,使得村里的两个泵站得到维修,有效降低了他的损失。

“感谢孙书记,帮我们建起了‘连心’泵站,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生产的大问题,灌溉用水不仅流到了我们田里,也流到了我们心里。”李先金指着新修的泵站感激的说。

李先金提到的泵站,一个是徐家边泵站,一个是狮子山泵站。

“徐家边泵站抽的是蜜泉湖的水,狮子山泵站水源主要是狮子山水库。两个泵站的灌溉面积达到2000余亩,差不多有20年没有使用。”孙学才说。

去年抗旱,孙学才自筹资金,对两个泵站进行了临时维修,先解决燃眉之急。今年春,为做好春耕生产,孙学才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对泵站进行了全面维修。

“为提高狮子山泵站灌溉效率,我们为泵站修建泵房,并对500米水渠进行了硬化,铺设新的管道。”孙学才说。

现在泵站建好了,围堰筑好了,解决了群众灌溉的后顾之忧,在村民看来,这座泵站就是党员干部与村民间的“连心泵站”。

这两年,以人大代表“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孙才学组织大家在路两旁搞了绿化、美化……现在看到村里整洁的道路,还有广场上嬉闹的孩子们,孙学才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

“只要一心为老百姓想事、干事,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办不成的好事实事。”孙学才说。

做强产业描绘画卷

村集体经济从“0”收入到近10万元

“我做村书记前两年,主要依靠每年财政拨付的村级经费维持日常运转。”孙学才无奈地说,因无钱办事,村干部在群众中说话无底气、办事无威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穷则思变。2020年,在该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以孙学才为首的西海村班子坚定了改变全村现状的决心。争取到国家扶贫资金118万元,建起一座“扶贫鸡场”。

通过招投标,让专业养殖公司参与管理,每年交给村集体租金有8.6万元。“这是我们村集体挣的第一桶金。”孙学才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村民受益。

“我以前在广东打工,家里的老人、小孩照顾不到,这两年在‘家门口’就业了,我在鸡场配送食材,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抓党建、找资金、搞产业,他给村里办了不少实事。”提起孙才学,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来到稻虾示范养殖基地,沟渠成行,碧波清澈,虾儿游嬉,一幅生态产业图呈现眼前。

今年,嘉鱼县高铁岭镇瞄准了稻虾种养产业,探索“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稻虾养殖当中来。

孙学才认为传统土地用作种植稻麦两季,土地利用率太低。他意识到,想让村民不仅仅吃饱饭,口袋里还要有钱,必须发展高效农业。

今年,孙学才主动对接跃进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里流转80亩水田作为稻虾种养试点,以绣花功夫的耐心和细心,打造稻虾产业“管家式”服务。

“如果试点成功,我们将扩大养殖规模。”孙学才说,他们已经与村民做了工作,流转600亩水田,打造稻虾种养基地。同步提升居民休闲文化设施,通过物质精神双提升,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稻虾种养,不仅能带动村民致富,又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一举两得。”孙学才说。

产业兴、村子才能旺。站在新起点,孙学才以恒心守初心,践行着为群众服务的宗旨,继续和群众一起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播撒希望,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通讯员:黄金波 皮道琦 黄鹂)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