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谭绍荣:爱“折腾”的致富带头人
近日,在宣恩县李家河镇塘坊村的绍荣园艺有限公司苗木基地里,工人正在往花盆里装土移栽红杞木。面积约100亩的基地里,香气沁脾的栀子、仰首伸臂的石楠、个性张扬的红枫、四季碧绿的桂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基地的主人叫谭绍荣,今年62岁,是一名县人大代表,大家都叫他老谭。老谭的脸黝黑,身板瘦小,但发展产业的“胃口”可不小。除了经管着1000亩白柚基地,还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管护着400亩苗木基地,栽种了石楠、紫薇、红枫、红杞木、樱花、梅花……凡是适合本地发展的苗木,他都有栽种。
“我这一辈子就是爱折腾,哪行能挣钱我就干哪行。”老谭自嘲地说。可熟悉老谭的人会纠正:“是他有眼光,总能找到致富的门路。”
塘坊村里的栽树者
1978年,高中毕业的谭绍荣回家当上了农民,随后又干起了爆破技术员工作。1984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和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一行到塘坊村视察,品尝了“塘坊早”蜜橘,并给予高度评价。眼光敏锐的老谭决定发展“塘坊早”蜜橘,他承包荒山,建起了李家河连片成块的第一个“塘坊早”柑橘园。
2011年,鄂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拟建苗木基地,老谭再一次抓住商机,自筹资金300万元,注册成立了宣恩县绍荣园艺有限公司,签下了为高速公路培育绿化苗木的单子。
签订协议后,老谭选择在塘坊村小地名“满天星”的地方,组织起一支20多人的队伍,整地、移栽、施肥、锄草、管护,建给排水系统,全身心投入基地建设中。他每天坚持6点起床,7点开工,只要日头不落就不会收工。起早贪黑,加上饮食无规律,日复一日,老谭落下了严重的胃病。但付出总有回报,园艺公司每年有上百万元收入,并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
百姓致富的带头人
“在基地干一天活,能挣100块钱呢,和在外打工收入差不多,还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小孩……”一位正在移栽苗木的村民边擦汗边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如何发挥作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老谭用真情和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李家河镇有一个国有的园艺场,占地面积500余亩,2002年,在政府主导和鼓励下,老谭签下了园艺场30年的承包经营权,从此开启了自己的绿色“事业”。经过21年的打拼,他将园艺场建成了“高标准建园、规模化种植”的白柚基地,一年可以采摘100万斤贡水白柚,而且产出收益年年攀升,带动效应日益凸显,每年支付务工群众工资达40余万元。
因为有了这片白柚林的带动,不仅周边村民有了致富的路径,李家河镇更是掀起了发展白柚的热潮,到2022年底,全镇有白柚专业村7个,白柚种植面积达到4万余亩,产值达到上亿元,带动效应更加明显。
除了打造白柚园,爱“折腾”的老谭还把周围的几个山头都流转过来,栽种名花异草,建长廊亭阁,打造观光农业,发展特色生态旅游。
履职尽责的好代表
老谭是发展产业的能手,更是履职尽责的好代表。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老谭不仅积极参与镇人大组织的各类活动,还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植根群众的优势,将入户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向代表小组反映。
履职期间,老谭与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先后提交了《关于拓宽销路解决水果销售问题的建议》《关于对二虎寨村进行环境整治的建议》等建议。“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倾听选民心声,收集意见建议,全面反映农村的真实情况,争取政策支持,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老谭说道。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老谭说,要在管理好现有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第二、第三产业反哺农业进行稳定持续升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干好事业,让乡村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的地方。(宣恩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徐兰珍 杨思怡 唐玲)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