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汪宗平:共建和美瓦仓的带路人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6-26 10:06   [收藏] [打印] [关闭]

在打响鄂西秋收暴动第一枪的红色老区——远安县茅坪场镇瓦仓村,出了一位十里八乡都称赞的能人,他让瓦仓大米声名远扬,产业越做越大;他致富不忘乡亲,成立瓦仓大米专业合作社,发展乡亲为社员,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就是宜昌市人大代表、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宗平。

一座座山来一道道沟,打谷场上话丰收。瓦仓的一景一物早已融进了汪宗平的血液,浓浓的乡情让他与瓦仓这方热土怎么也分不开。虽然事业红火了,汪宗平和他的大米加工厂也早已搬进了县城,但瓦仓村的一枝一叶总牵动着他的心。赓续红色血脉,聚力共同缔造,共建和美瓦仓,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整治人居环境,他当“宣传员”

凭借瓦仓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瓦仓村入选全国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镇村干部多次利用屋场会、板凳夜话,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对村庄布局重新规划,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后,清理破损的广告店招、乱贴乱挂、乱堆乱放杂物非常顺畅,但遇到村民出资修建的杂屋、猪圈就犯了难。村组干部上门劝导受阻后,马上想到了汪宗平。村组干部商议:汪宗平是市县人大代表,又是产业带头人,平时对乡邻慷慨仗义,最适合当“宣传大使”。汪宗平二话不说,当即表态:“搞红色村庄建设是好事,我愿意当这个差,哪怕挨点骂。”他走东家串西家,凭着他的人大代表身份和在村民中的威信逐一说服了村民。为不拖建设工期的后腿,春节未过完,他就带领村民们主动拆除废弃房屋和杂屋15栋、车棚3座,拆除面积达1800平方米,未要求一分钱的补偿,充分展现了瓦仓人民舍弃“小家”为“大家”的红色精神传承。

维修沟渠堰塘,他当“施工员”

青岗泥、冷浸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瓦仓大米原产地的地理标签。瓦仓大米红火以后,汪宗平在村里流转600多亩土地建立瓦仓大米核心种植基地,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加入,采取“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良田易得,好水难求。在走访村民过程中,汪宗平了解到瓦仓村引水沟渠、堰塘年久失修,水稻种植面临灌溉难的问题。于是,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瓦仓村农田水利设施急待整修的代表建议,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迅速安排了项目资金。资金争取到位了,他又顶着烈日,亲临现场指挥施工,从原材料质量、施工质量到工程进度,他全面把关。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积极投工投劳,共同参与沟渠整修和堰塘清淤加固。群众发动起来了,瓦仓村的引水沟渠也有了义务巡查员和管护员。众人拾柴火焰高,1000米的U型渠建设、10口当家堰的清淤加固、2500米机耕道的修复等项目得以快速推进,保证了瓦仓大米的优质高产。

共享美好生活,他当“指导员”

村庄扮靓了,产业兴旺了,日子红火了,可汪宗平觉得乡亲们的日子还缺道菜。这道菜是什么呢?汪宗平觉得:乡亲们的日子还差健身休闲这道菜。他和村组干部商议召开屋场会,征求大家意见。屋场会上,汪宗平首先发言,他提出利用老年人日间照料互助中心下面的菜地建一个村民健身广场,让村民们有一个健身休闲娱乐场所,并当即表态带头捐资3万元建广场,想听听村民啥意见。话音刚落,村民们一致叫好。有表态愿意腾出菜地的,有愿意为建设广场出工出力的,有愿意捐资助力的……大家发言踊跃,欢声笑语的会场已映现出瓦仓人更加幸福和美的新美景。

在红色瓦仓,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民主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瓦仓人要用共同缔造理念来点燃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而人大代表汪宗平就是那个给瓦仓村幸福生活添彩增色的带路人。(通讯员:王永波 高轶凡)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