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为了心中的那片净土——省人大代表刘光菊履职掠影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2-17 10:13   [收藏] [打印] [关闭]

“这个是民族文化进校园过程中开发的3D动漫教材,这个是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长阳南曲新唱作品《绿水青山踏歌行》……”讲起她的履职经历,湖北省人大代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民族文化馆馆长刘光菊滔滔不绝。

长阳是土家族的发源地和聚集区,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刘光菊所在的资丘,被誉为土家文化“三江源”,是土家传统文化的集中传承区和生态保护区,还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倾注了刘光菊和同事们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她对民族文化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2012年末,刘光菊工作的资丘民族文化馆老馆长退休,不久后就是新一届的民族文化艺术节,这对长期从事文艺辅导而没有办节和协调经验的刘光菊代表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

“一年一度的资丘民族文化艺术节,是资丘人民期待的盛大节日,接手之后,我觉得压力山大,怎样去办、怎样才能办好?”刘光菊一筹莫展。

关关难过关关过。通过虚心学习、深入调研和精心的组织协调,她不仅顺利通过了“大考”,而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接棒人”。2012到2022,十年,十届文化节,十次创新,她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资丘这片梦起的沃土,是刘光菊圆梦的地方。为了让土家“撒叶儿嗬”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步规范,便于传承,她费尽周折四方奔走,在县非遗保护中心的引荐下,找到华中师范大学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真人三维动作捕捉、录制土家“撒叶儿嗬”互动版动漫教材,开创了全国首家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程的先河。

在刘光菊的大力推动下,资丘镇通过南曲师徒赛、鼓师晋级赛、清江流域“撒叶儿嗬”邀请赛等多种形式筛选了一批优秀民间艺人下田间、进校园、上讲堂传授撒叶儿嗬、南曲等技艺,持续培养出6000多名民族文化“传人”。

“民间艺人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也是激励我不断地去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事业的巨大动力。”说起民间艺人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坚守,刘光菊满怀感动,并将这份感动转化为对为民代言这一初心的坚持和追求。

“在人大代表调研过程中,一旦听说哪里有值得收藏的资料,她都会顶风冒雪赶过去将资料及时搜集整理回来,从不耽搁。”资丘民族文化馆工作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在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与传承中,刘光菊代表的足迹踏遍了资丘的山山水水和街头巷尾。

“非遗研学涉及文化、教育等部门,我们将积极做好协调工作,给予指导,并将其纳入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给予重点支持。”1月下旬,刘光菊代表在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在清江文化走廊中端建设沉浸式非遗研学展示中心的建议》,很快得到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答复,她对未来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满无限憧憬。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在省人代会召开前夕,刘光菊注重站在传统文化发展保护的高度思考谋划工作,努力找准人大代表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入农户、访企业、看现场、进部门,先后走访调研近10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条,做到既站位全局,又广聚民意。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刘光菊代表还提交了《关于清江岸线生态修复与增文增彩的建议》《关于支持长阳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天然气税收分成的建议》《关于在长阳建设新能源电力接入和送出通道的建议》等,这些建议都是她会前深入调研、精心酝酿的结果,得到了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无怨无悔。为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也为了心中民族文化那片土地更加纯净,刘光菊代表说,32年扎根民间笃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是我无悔的选择。我特别珍惜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必将依法履职尽责,传递民声、为民代言、助民解忧,绝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和期望。(通讯员:田亚敏 黄文胜 雷丹)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