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田红玲:智慧养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群山逶迤,清江秀丽。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柿贝村界风岭上,一座现代化的生猪养猪场赫然醒目。
这是自治县人大代表田红玲兴办的湖北山水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猪场坐落在海拔近700米的桃花溪半山腰,几栋现代化猪舍掩映在茫茫大山的翠绿之中。多根高约10米、直径3米的天蓝色铁塔矗立于猪舍旁,让局外人着实有些不明白它们究竟是些什么物件。
“这是装饲料的料塔,场区一共有18座呢!”田红玲代表介绍,先用料车将饲料投进料塔,然后开启自动料线运送饲料到粥料智能饲喂器,实现精准投喂。视频监控画面显示,一头头肥猪欢快地扭臀摆尾,一副吃饱喝足后的样子十分可爱。
“饲喂器装备的红外线感应器,能根据猪的多少和大小,自动投喂饲料。猪吃饱离开后,自动投料盘还会自动清洗干净。”田红玲代表略带自豪地说。
养猪场2020年建成,运用国内最先进的智能饲喂、控温等养殖技术,一步到位达成全程自动化、智能化。一个人工养1600头猪,轻松搞定,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成为宜昌市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养殖企业。
“我的养殖场方圆500米能实现完全无异味,哪怕是在厂区内也很难闻得到,真正的绿色无污染。”据田红玲介绍,养殖场与传统养殖方式环境有天壤之别。猪舍中配备的自动刮粪设备会及时清理猪排泄物,然后输送到隔壁的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
田红玲代表所在的资丘镇与周边渔峡口、火烧坪、鸭子口等乡镇是清江椪柑和高山反季节蔬菜主产区,在调研走访中有农民反映,因长期使用商品肥,土壤质量退化,地里的水果、蔬菜品质呈下降趋势,收入减少的风险骤增。她便主动对接各个柑橘、蔬菜专业合作社,说明理由并承诺优先免费试用一年,她带上丈夫亲自押车将近2000吨有机肥料送到农户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施用。一年后的结果表明,当地的果蔬产品不仅增产提质,农民收入也不断提高,养殖场不仅实现粪污零排放,废物转化再利用生产的有机肥也成了市场“抢手货”。
“因为有机肥种植的蔬果品质好,卖价高,山水依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说是供不应求,毫不夸张。”田红玲代表满脸兴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养殖场建在深山里,运输成本自然增加,如何提高效益是田红玲代表最操心的事。
“这里空气清新,远离喧嚣,最适宜养殖。公司坚持绿色生态养殖方式,猪喝的是纯净水,吃的是营养粥,保证了猪肉的品质上乘。”如今猪场年均出栏生猪在1.2万头以上,目前存栏育肥猪近6000头,居全县前列。
“今年,猪场将引进智能机器人,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养殖水平。虽然眼下生猪行情不好,只要猪的品质好,就不愁赚不到钱。”田红玲的话语中充满自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田红玲在资丘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开展的“下基层、察民情、访民意、暖民心”活动中,发现传统生猪养殖大村五房岭、九龙等地,生猪品种改良迫在眉睫,于是主动提出帮助有生猪饲养意愿的群众无偿提供能繁优良母猪,跟进上门指导技术服务和其他工作,提高生猪养殖水平,提升群众经济收入。2022年5月6日,九龙村26户群众如愿领回68头能繁母猪和3头种猪,为当地群众壮大生猪养殖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装上了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不仅包含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农产品提质升级的需求。在长阳自治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田红玲代表提交了《关于促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的建议》。
“长阳作为山区县,在交通区位、土地资源等发展要素上受到了客观条件的制约,但长阳独特的生态资源给农业产业发展打开新思路提供了土壤。”田红玲代表对未来发展信心百倍。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田红玲积极呼吁加强仓储冷链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生态农场,实现种养循环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引进发展一批农业流通先进企业,在保障产品顺畅流通的同时,挖掘产品价值,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田红玲说,新的一年,她将继续奔跑追梦,继续认真履职,在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担当作为、勇毅前行。(通讯员:黄文胜 王茜 雷丹)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