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柑”之如饴助三农 橘香满园产业兴——记宜昌市人大代表金武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作为一名宜昌市人大代表及柑橘产业带头人,金武带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柑橘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推动家乡柑橘产业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发展壮大柑橘产业 倾心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柑橘产业“小切口”,服务全镇乡村振兴“大主题”,金武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模式,着力推进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品质培管、市场开拓,用自己的行动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他有效整合能人、资金、技术、设备等各类保障要素,产品得以改良并成功打开市场,三农物资供应与技术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内容扎实推进,统一的产销市场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得以建立。通过利益共享的柑橘专业合作社,促使当地产业有了主导、柑橘有了娘家、产销有了靠山。2022年,在磨市镇柑橘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下,全镇发展优质柑橘3万余亩,年产6000万斤,销售额达7200万元,让小小的柑橘成了助推群众致富的“黄金果”。
在产业发展方面,金武考虑到农村广泛存在土地撂荒现象,于2017年开展土地流转种植新模式试点,带头实施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活动,为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提供配套服务,最终形成大棚种植晚熟脐橙、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农业栽培模式,为农业项目资本化运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在社会化服务方面,金武以向政府购买劳务的方式,利用合作社技术能力、组织能力、资金设备等优势条件,采用“五统一”的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对全镇三万亩柑橘连续三次联防联控、统防统治,顺利通过验收,活动成果被纳入宜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的先进典型案例。
组织群众抗旱自救 引水解决燃眉之急
今年前所未有的伏旱接秋旱,连续数月不见雨,几乎所有橘园无一幸免。高温干旱在柑橘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肆虐,柑橘树在高温炙烤下,死树、僵果、糊果、枯枝枯叶现象惨不忍睹。老百姓采用肩挑背磨、小三轮车拖水灌溉,但杯水车薪,柑橘的产量与质量大幅度下滑。针对今年特殊的天气情况,合作社急柑农之所急,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利用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联合65户群众,每户集资500元,兴建三相泵站两座,将清江水引向200米以上的高坡,解决了千亩精品园、三百亩流转基地的抗旱难题。在泵站筹建和实施过程中,合作社引导村民们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组织大家出工出力,最终铺设直径50管道2000米,灌溉面积3000亩,彻底解决困扰群众已久的常态旱象。
“三相水泵支下河,河水哗哗奔山坡,众人同谱抗旱曲,伏旱秋旱奈我何。不等不唠也不靠,抱团取暖火焰高,旱魔纵横我不惧,江水上山仰天笑。”合作社组织的抗旱活动获得了老百姓的高度赞同与广泛参与,与省委政府提出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不谋而合。
精准对接畅通产销 积极搭乘“电商快车”
柑橘产销渠道是否畅通、经济效益是否提升,是对合作社工作成效的最好检验。多年来,金武带领合作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到北方各大省会城市直销产品、联系客户,积极参与不同级别的产品促销会、发布产品信息,与各路客商建立营销关系等,全镇90%的柑橘类产品通过合作社远销全国各地。合作社现有占地2000平方米的直销、联销、农超大市场,2条五吨/小时打蜡、分级、分色自动化生产线,以及专业团队200余人。
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日渐成熟,新型的销售模式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金武表示,这是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让农村电商快速高效运营起来,农产品就不会烂在田间地头,老百姓的生活才会有新的盼头。他说:“我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好代表职责,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柑橘产业链的龙头带动作用,切实做到心系于民、服务于民、惠及于民。”(通讯员:吴博文)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