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宜昌市点军区人大代表王乐琴:为民办事苦亦乐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12-26 14:55   [收藏] [打印] [关闭]

宜昌市点军区人大代表王乐琴,始终坚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扎根基层30年,以苦为乐,带领村民把桥边镇双堰口村建设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省级生态村、省级法治宣传示范村。

代表的作用是做出来。她从当选区人大代表那天起,就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用行动做表率。几年前,双堰口村人居环境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狗屎猪粪满地堆,蚊虫苍蝇满天飞”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王乐琴面对坑洼的土路、污浊的溪河、荒芜的农田、无所事事的村民,与村党支部班子一起迎难而上,一鼓作气,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大力提高班子组织力、凝聚力、向心力,制定奖惩机制,执行“村干部、后备干部、网格员奖惩积分办法”制度,把班子中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留下来,把村里优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吸纳到村“两委”,从根本上解决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拧成一股干事创业的劲头。

代表就是村情民意的“知情人”,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王乐琴通过入户走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想什么、要什么,都摸清楚弄明白。产业兴则农民富。她以“科技兴村、经济强村”为要领,大力培育支柱产业,打造一批新特优农产品,推进蜜橘产业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宿度假四大功能板块建设,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全村季节性就业等方式,发展梅子瘦身鱼馆、刘家大院、峡口农家小院等一批特色农家乐,规模达到40多家,带动全村范围就业人员120多人,实现不出门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村民收入得到稳定增长。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要记得住、做得好,才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和重托。“道不平、路不畅、消息进不来、产品运不出”。以前,村主干道路狭窄弯急,安全隐患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村民种植的绿色农产品难以外销变现。王乐琴面对出行难问题,多次联系动员本地各行各业企业家踊跃捐款,一次又一次跑上级交运部门争取扶持资金100多万元,完成八斗方、牛肠坡、宋家湾等5公里的道路硬化,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通达率达90%以上,确保人车出行畅通无阻,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围绕村民反映南干渠和北干渠2条老水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问题,王乐琴聘请水利专业人员到现场调查了解、踏勘,多方筹集人力物力进行修葺加固,把原来的“土沟渠”变为旱能灌、涝能排的三面光水渠,使之成为美化水利设施景观样板工程。她还积极争取援助资金约20万元,修建村民文化活动场地4处,改善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环境,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村民们拍手叫好,赞不绝口。针对部分村民在人行道旁边随意摆摊设点,影响景区车辆通行的乱象,她又多方协调,规划固定场所为村民销售农副产品,整治规范占道摆摊,切实优化公路周边环境,改善景区周边环境。   

当代表要敢于监督,善于“谏言”,才能体现出代表的担当精神。青龙河是村的一条主河道。由于部分村民环保意识不高,随意侵占开挖河道,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孳生蚊虫,给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为让山水资源变成发展优势,有效保护河流,王乐琴冥思苦想,一边实地调研写出加强河道生态修复保护的建议,一边积极向上争取省级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示范点项目,先后争取落实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分批建成示范点4个,有效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使全村呈现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

一花一树皆入景,邻里和睦一家亲。如今,走在双堰口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一栋栋别致新颖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丛中,全景展现出人居环境和谐、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新景观。(宜昌市点军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赵启喜 代华 韩俊)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