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燕舞峡江志凌云——记宜昌市人大代表程燕云
责任、情怀、担当,让她成了为数不多、连任三届的宜昌市人大代表。她身处峡江一隅,却是享誉全国、驰名全省的优秀教师。虽然集高级教师、省级骨干、师训专家、命题组长等于一身,但她功成身不退,依然是3000多名学子可亲可敬的老师、千家万户叫得出名字的代言人。
她,就是宜昌长江中学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程燕云,一位躬耕杏坛、情系发展、书写大爱的新时代女杰。
三份优秀建议诠释履职担当
近日,在宜昌市猇亭区灯塔广场举办的“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人气爆棚,自9月30日开展以来,已有近50万人次现场观展,500万人次通过慢直播线上观展。水清岸阔、沙鸟翔集的灯塔广场,是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开展水岸共治的经典之作。而这一美丽蝶变,是源于程燕云领衔提交的《关于加强长江岸线宜昌城区段生态修复和治理打造特色滨江长廊》的议案。这份议案被确定为宜昌市2020年“一号议案”。为落实议案,宜昌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出台方案,提出用三年时间将主城至猇亭25公里长江岸线打造成宜昌的“最美滨江”。
2012年,程燕云从猇亭选区脱颖而出,首次当选宜昌市人大代表。面对选民的信任与厚望,她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定期访千家万户、听千言万语、理千头万绪,用凝重之笔将千万大众的关切变成了言之有物的代表建议。
10年间,履职尽责的程燕云,足迹遍布宜昌市各县市区,先后参与视察、调研15次,提交代表建议12份,其中优秀建议多达3份。面对宜昌工业经济的突飞猛进,程燕云结合践行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新政,理据充分地提交了《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建议》,推动宜昌市政府铁腕执法和转型升级双管齐下,134家高排放企业实现“关改搬转”,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走向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蓝天白云成了新常态。
倾听民意也让程燕云独具慧眼。6年前,程燕云就开始呼吁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解决祸及青少年成长的网络游戏问题。为此,她在每年的人代会期间,坚持联系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吁请相关部门从快完成顶层制度设计,直至监管措施落地。
发现问题有前瞻性,建言措施有针对性,还让程燕云被省人民检察院遴选为“人民监督员”。
两度增资办校彰显兴教报国之志
程燕云领军的长江中学,原在宜昌城区。2009年选址猇亭区新建,有着鲜为人知的背景。
猇亭是宜昌市的工业新区,从办学环境上讲,是没有招生优势的。而面对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工业项目,没有一所社会认同的学校,无疑是安商营商的短板。
在猇亭区委区政府的诚邀下,程燕云说服长江中学的出资人,谢绝多地的办学优惠政策,带着助力猇亭区改善营商环境的重任,义无反顾地来此开启了“从零起步”的兴教报国之旅。
在长时间的新校区建设中,程燕云每日在相距30公里的新老校区往返奔波,个中艰辛将她淬炼成了风风火火的“女汉子”。首期投资4000万元的校区建成后,她以人格魅力带来了60名优秀教师。为蹚出新的办学之路,她吃住在学校,奋战在课堂,不知情者还以为猇亭就是生养她的地方。
长江中学的拔地而起,让落户猇亭区的大小企业有了就近安排员工子女上学的优质学校。为践行办学初衷,程燕云在报名学生纷至沓来、同类民办学校收费高企的情形下,一直坚守着收费平民化的承诺。
严谨治校、创新治学,让长江中学在素质教育中独树一帜,年均考入省重点高中的生员高达60%以上。随着区内企业和外来求学者的激增,加上区内唯一一所高中调整布局,长江中学不得不于2016年、2019年两次扩建。
两度增资,让长江中学在猇亭区的办学投资达到了2.3亿元,拥有了占地103亩、12年一贯制的教学班72个。
如今,长江中学共有义务教育和高中段学生3250人,其中半数以上来自猇亭区内企业。以服务纳税人为己任办学施教,让程燕云引领教师们成了新时代践行兴教报国的逐梦团队。
在长江中学,有投资2000多万元的琴棋书画培训馆、功能齐全的球类馆、游泳馆,配有专业教员35名。这些培训,在校学生每日一课,分文不取。学生食堂,一直坚持零利润供给。
不为逐利办学,力行传道授业。12年间,程燕云先后获得了全国、全省、全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等殊荣。“湖北省绿色文明学校”“宜昌市优秀民办学校”等桂冠也加冕长江中学。
一颗大爱仁心书写民生情怀
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市级人大代表,程燕云情系苍生,用大爱仁心书写着民生情怀。
长江中学共有339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229人,后勤员工110人。对教师引进,程燕云不是瞄准既有名师“挖”,而是面向大学毕业生选聘“培”,以引人促就业。对于后勤员工选聘,程燕云则将目光转移到困境家庭和失地农民两类群体,尽力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扩大腾让家园支持项目建设的失地人群实现就业,让他们拥有一份稳定可靠的收入。
出生在长阳山区的程燕云,对困境学子有着特殊的关爱。前些年,她在代表走访过程中,获悉一名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子将要终止高中学业。她找到这名学生,让他免费进入长江中学就读。在程燕云的关爱下,这名学子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入一本院校,改变了人生旅程。
类似这样感人肺腑的事例,程燕云从不与人分享。她默默地、不图回报地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庇护困境学子走进象牙塔。
近年来,她联系多名人大代表积极建言宜昌市委、市政府立足人才兴市,打造青年友好城市和活力之城,推动宜昌向大城迈进。为给城市留住人才、聚集才俊,程燕云把文明宜昌的人文关怀送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长江中学曾有一对河北籍夫妻教师,在大年初一的走亲访友中遭遇交通事故阴阳两隔。尽管学校没有责任,但程燕云闻讯后,却紧急飞往河北,安抚身受重伤的教师入院治疗,协助料理其家属后事。在长达1年的康复治疗期,长江中学足额为其发放了工资补助。完全康复后,这位教师回到了温暖的长江中学,并现身说法,动员30多名大学毕业生来到宜昌这座温暖之城助教兴业。
不为一隅缚英才,程燕云总是鼓励优秀教师走向更高层面、更大舞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12年间先后为宜昌市内外输送人才50多名,让长江中学博得了“人才摇篮”的美誉。(作者:张明文 张江洪)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