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恩施州人大代表杨成武:“产业”支书带领村民谋发展
“像这种烟叶,摸起来绒毛已经褪了,烟叶有一定的柔软度,烟筋发白,就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8月25日,在巴东县清太坪镇松林湾村烟叶种植基地,恩施州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杨成武正在为村民讲解烟叶采收技巧。
今年46岁的杨成武,从高中毕业就在外面打工,历经十多年的创业打拼,积攒了一定积蓄,也成为了当地的致富能人。带领乡亲一起发家致富是杨成武一直的理想,带着这样一种情怀,2018年,他下定决心回到家乡,同年12月,杨成武高票当选松林湾村支部书记、主任。
松林湾村地形辽阔,山大人稀,耕地1500亩,林地5500亩,平均海拔800至1200米,全村自然条件优渥,但松林湾村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收入来源渠道狭窄、可持续性较低,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不足。单一落后的发展模式让帮扶单位和村“两委”意识到,只有启动产业振兴引擎,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才能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作为村里的当家人,就要为群众办实事,要想尽办法让村民富起来。”这是杨成武时常讲的话,但是松林湾村基础差,一没产业、二没人才,怎么办?为此,杨成武四处走访调研,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种养并举”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松林湾村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决定种植安吉白茶、发展生猪养殖,通过广泛宣传,召开村支两委、村民代表会议,谋方案提建议,共同商讨,形成了“一长两短”的产业发展路径。
产业发展规划有了,如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让村民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提高村民的参与率?
“村民致富快,全靠支部带”。杨成武经过再三思考,决定还是从党建抓起,把支委班子建强,把党员队伍建强,把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调动和激发每名党员的先进性,让他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018年底,杨成武提出自筹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租赁无劳动力的家庭以及村里撂荒的土地,带头种植安吉白茶,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带领全村发展。村支两委成员及全体党员积极响应,带头种植安吉白茶75亩,截至到目前,全村已发展安吉白茶500余亩。
2019年,生猪产业价格居高不下,杨成武从中看到了商机,改变过去“家庭式作坊”方式,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猪产业,全村养殖规模及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2019年至2021年,村里规范养殖户达28户,生猪产业年均产值达2千万元。
2021年,清太坪镇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到任后,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经充分调研,定下着力发展烟叶产业的思路。松林湾村党支部带头响应,以党组织建设为龙头,以烟叶产业为依托,以农村党员为骨干,以富民为目标,积极引领带动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强村富民,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松林湾村党支部采取合作经营形式,整合资源,引导群众将土地进行流转,扩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共计发展烟叶产业1038亩,其中烤烟538亩、白肋烟500亩。烟叶和白茶种植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这对受疫情影响闲散在家劳动力带来了大量用工岗位,带动了本村村民及周边7个村的闲散劳动力就业,60岁左右身体健康的老人都可以在农忙季节月收入3000左右,很大程度上消减了疫情给当地群众就业带来的影响。
“我以前因为身体有病,不能从事重活累活,家庭年收入基本为零,今年,我给村里流转3亩多地种植烤烟,村里考虑到我的身体情况,还专门为我设置了分捡等轻松岗位,现在农忙时每月能收入两三千块钱。”松林湾村四组村民宋吉耀满怀感激地说。
现在,每天都有百余名村民在给专业合作社摘烟、烤烟,最低工资2500元/月,最高可达1万元/月。“我们将致力形成支部引路、产业铺路、党员带路、群众奔路的喜人景象,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落户松林湾村,同时,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有责任和义务让全村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杨成武满怀信心地说。(巴东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涂启亮 黄森林)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