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省人大代表肖勇:兴农致富“黄金叶” 绘就产业振兴新画卷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8-30 10:15   [收藏] [打印] [关闭]

茶海云雾绕层峦,中有佳茗万口传。每年的暮春四月,宜昌市夷陵区总是遍布着连绵起伏、绿意盎然的茶海,云雾缭绕之下,显得尤为醉人。在这片清香四溢的茶海之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生长在这片茶山,三十多年来始终将茶产业发展与兴茶富农作为自己的责任初心,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经济中研茶香、悟茶道,走出了一条茶叶的增值之路,成为中国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标杆和宜昌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他就是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萧氏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勇。

回乡创业,以茶精耕“黄金叶”

上世纪90年代末,已在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肖勇经过慎重考虑,正式成立萧氏茶叶公司。他只身返回家乡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购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制茶设备,创办了宜昌第一个茶叶标准化加工厂,庞大的气热杀青机、雪白的揉茶机让村民们大开眼界。他推行分级论价,把名优茶最好的料子提高到天价,比往年高出了6倍以上。周边茶农为表感谢纷纷向茶厂送来了腊肉、鸡蛋、白菜,夸他救了茶树的命,保住了茶农的碗。标准化的加工厂让茶农的鲜叶不再愁卖,茶农的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年以30%速度增长。随后的日子里,肖勇在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等多地建厂延伸产业触角,企业的注册商标“萧氏”“金香品雪”慢慢全国驰名。

科技赋能,探索闯出“创新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肖勇的团队经过3年反复论证、工艺改进,首创了“鲜叶水洗”全新工艺,茶叶从鲜叶清洗到干茶出仓全程不落地生产,打破了世界制茶历史的千年传统,最高标准保障了茶叶洁净安全。2019年4月,投资过亿元研发的世界首个茶叶加工智能化“无人工厂”在夷陵区邓村乡建成投产,自控投用率达98%,实现从鲜叶到成品全流程“无人化”机械生产,生产线可24小时连续化作业,年产能2000吨,获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肖勇的团队先后获得茶树鲜叶清洗工艺、茶叶自动化生产线、茶树穴盘育苗的基质等国家发明专利68项,拥有注册商标200余件。他带领下的萧氏集团建成了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肖勇担任了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主任,获得国家级评茶师、正高级经济师,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和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宜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帮扶造血,走出致富“新路子”

“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贫困户自己的事,也不仅仅是党委政府的事,社会各界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有责任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在这份初心之下,肖勇先后在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等地建设茶叶基地9个,标准化茶叶种植面积近3万亩,实现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五大茶类的产业布局,兴建和改造标准化加工园区6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500亩,安置就业人员上千人,季节性劳动用工2000人以上,辐射带动宜昌两县两区近20万茶农增收致富,辐射区域茶农均实现了稳定脱贫。

扶贫先扶志。肖勇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直接投入资金,不如多办培训、多教技术,起到点拨一个带动一方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兴农致富”。他先后组织开展各类茶叶知识培训,覆盖120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茶农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的提高。2020年,在“无人工厂”的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带动和茶农种植生产技能提升的双重影响下,邓村乡茶叶年产量超过1.6万吨,产值达到5.96亿元,茶农户均存款达到6.1万元,存款余额连续5年保持15%以上增幅。

为民代言,倾情履职“出点子”

肖勇处处为茶农着想,受到了农民的爱戴,他先后被选举为省、市人大代表,为产业当好代言人。早在2013年,肖勇在鄂西北5市20多个县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将茶叶加工用电纳入鲜活农产品用电收费标准的建议》。随后又提出了《对茶叶加工柴(煤)改电(气)清洁能源予以重点政策扶持的建议》,一系列建议都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夷陵区“桔都茶乡”的绿色发展模式,呈现出了增产增效、增值增收的良好局面,成为全国产茶县市借鉴推广的成功经验。

为从法治层面支撑、保障、规范和助推鄂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历经3年多时间的充分调研和前期论证,肖勇于2018年1月向省人大领衔提交了《关于制定出台<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议案》。经省人大常委会多次研究、论证及调研审议,《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这也为全省茶产业的转型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条件和机遇。2022年1月20日,肖勇又在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建议,鉴于湖北省茶叶种植面积525万亩,应将茶园纳入“碳交易”市场,探索茶园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是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又一新途径。他呼吁渐进式探索将茶园面积转换为碳减排量,让全省茶园参与到“碳交易”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中来,通过探索生态补偿与经济活动“双挂钩”,实现生态好转、产业升级、群众受益“三方共赢”新格局。 

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肖勇先后提出《打造湖北“千亿茶产业”强省》《建设“三峡茶谷”产业集群》等各类建议和议案达50多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为鄂茶转型发展积极“鼓”与“呼”,也得到了全行业的积极响应。(夷陵区人大常委会 柳发旺 徐洁 黄兆婕)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