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以“新”换“心”的“老班长”——记巴东县人大代表祝宗林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7-08 10:12   [收藏] [打印] [关闭]

“老班长来了啊,现在咱们小区真是换了个模样,环境好了,档次也上去了,真好!”6月8日9时,巴东县信陵镇白土坡社区居民宋兴康见到熟悉的身影,主动打起可招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宋兴康是1997年三峡库区后靠安置的移民,在老小区住了20余年,他感叹:老旧小区改造让院子、楼栋旧貌换新颜,一下子切换到了新生活。他称呼的“老班长”,名叫祝宗林,是巴东县人大代表、县人大机关下派驻白地坡社区的治理“尖刀班”班长。

上班仅30分钟,祝宗林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的4栋楼转了一圈,看到安全防护到位、施工有序井然,才放心离开。他走入每户改造一新的小区居民家中,一边听心声、一边做记录,一桩桩、一件件让“安居梦”更有成色、更有分量的想法跃动在笔尖。

已有19年党龄的祝宗林,从乡镇法庭、县法院、县纪委等部门一路走来,常年和法律、法纪打交道,心中始终横着“一把尺”。2020年5月,祝宗林首次下沉白土坡社区,遇到第一件大事就是“老旧小区改造”。

白土坡社区设立于2005年11月,分布着1家县级医院、4所学校、6家改制企业、400余家商户,拥有居民近1.7万,人口来源广、流动性大。同时,该社区北京大道、扬帆路分布着2000余名库区移民、企业改制职工,小区房屋老旧、设施老化,让居民幸福指数徘徊不前。

让社区居民提升幸福指数的转折点始于老旧小区改造这支“点睛之笔”。2019年,巴东县争取资金1680万元,对白土坡社区28栋房屋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根治墙面损、通道堵、线缆乱等“老城病”。“这是一项千载难逢的民生工程,质量、安全绝不能马虎!”捧着这块“雪中炭”,祝宗林决定实打实干一场。

为民之路并非坦途。很快,祝宗林就遇到一个烫手的问题:云集路商业街一老国企宿舍楼住着20余户居民,楼顶水泥板破损引发漏水现象,住户苦不堪言,且3户居民在楼顶空地私建杂屋、库房,多次劝导仍拒绝拆除,防水层施工被搁置。

“要还楼顶一个宽敞、清爽的空间!”祝宗林和社区干部、“尖刀班”成员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大部分业主一致同意拆除治理公共区域的私搭乱建建筑。此时,祝宗林登门拜访3户拒拆钉子户,当面点头同意、背后撕毁协议的场景反复上演了三回。

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祝宗林巧用“一正一反”法推动工作进展,首先是安排工作人员逐一入户讲政策、明法理,同时迅速组织施工队对楼栋墙面、梯道先行施工、粉刷一新,让楼顶成了鲜明对比的“污点”,在政策、法律的宣导下,3户居民仅用5天时间完成了拆除任务。

在祝宗林看来,做群众工作要耐住性子,善于以“关键少数”的影响力带动大多数。原巴东县副食品公司宿舍楼小区前有一个占地300平方米的院子,有些居民私自设置花坛、搭设葡萄藤架、修建板房,成了老旧小区脏、乱、差的典型。居民杨勇是个活跃分子,也是该小区业委会主任。祝宗林先后组织业主召开5次院坝会,通过思想工作让杨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头拆除自家门前花坛、藤架。干净、利索的门前新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一时间,居民们像赶趟一样腾空巷道、自拆违建。如今,小区楼栋墙面和通道装饰,院子地面硬化、绿化带施工等已顺利完成。

“接下来,我们还将对院内停车位划线,在门口配套建设门卫室,引入智慧化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打造有安全感、有品质的幸福小区。”祝宗林说。

两年700余个日子,一栋栋房屋旧貌换新颜,老小区又拾回了昔日荣光。不过,祝宗林也有烦心事儿: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仅限公共区域,居民则要求改造房屋内部设施,这构成一对矛盾。

为此,祝宗林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经祝宗林积极联络,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专题视察白土坡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研究和支招,争取各方资金150万元,将居民房内锈蚀严重的排水铸铁管更换为PVC水管,对梯道护栏刷漆、蜘蛛网归集成线,让居民由“忧居”变“暖居”。

打开祝宗林的笔记本,老旧小区改造50余个矛盾已逐一划勾、销号,他称:“以老旧小区的‘新’换来居民的‘心’,值!”

在以“新”换“心”的征途上,“老班长”祝宗林的双脚印在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每个现场,勾勒出一幅幅幸福和谐的社区安居新画卷。“接下来我们正在建设智慧社区,居民管理将在‘一张网’上进行,生活尽在‘掌’中,诉求一‘点’即通,开启幸福社区的智时代。”祝宗林表示,将继续用公心连接民心,始终奔走在履职为民的大路上。

(巴东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涂启亮 付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