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枝江市人大代表向祖红:耕耘在这片土地上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4-25 17:02   [收藏] [打印] [关闭]

他手里干着农活、嘴里说着农事、心里装着农民,他脚下有泥、眼中有光、胸中有着信仰。他便是来自基层的枝江市人大代表、宜昌绿景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祖红,用心用情用力耕耘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以情报恩,愿做父老乡亲的“亲儿子”

向祖红查看合作社社员的田块长势情况

现年53岁的向祖红出生在枝江市董市镇石坪村。在他八岁那年,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在镇村干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援助下,他读完了高中,用借来的3千元在泰洲村的小集市上开了一家门店,经营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靠着诚信、本分经营,其生意也越来越好,还清了债务、存下了积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向祖红几经思考后将门店加以改造,注册成立枝江市绿景鑫水稻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300余户,设立28个统防统治村级服务站,聘请周边82名农户到合作社担任固定机手,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并尽己所能为农民提供最大帮助。因不忍看到农民辛苦种植的水稻遭受自然灾害导致减产,早在2016年,他便为农民赠送水稻种子1000余斤、各类瓜苗5000株、植物生长调节剂2000袋。

当听说村里杨秀国的儿子考上大学后因每月的生活费而一筹莫展时,向祖红默默塞给孩子5000元现金,他二话不说主动开车送他们一家人到车站。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他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组织生产酸性氧化电解水5000多公斤,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用于生活擦拭灭菌和养殖场所喷洒消毒,为一方父老乡亲护住了一片“净土”……

“这次送过来的消毒水应该能管到5月份了,俩们大方用,到时候我再配点给俩们送过来。”刚从已退休的村支书家走出来的向祖红在蜿蜒的田埂上饱含深情地说:“父老乡亲抚育我长大成人,我就是他们的亲儿子!”。

以技为民,甘当农技服务的“扛把子”

向祖红(右一)为村民开展农技授课

勤奋好学的向组红,依托宜昌市农科院和枝江市农技推广中心所传授的知识,不断地试验、改良,再将这些技术传递给普通种植户。他常年为社员、村民采购和供应农业生产资料,提供种植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并定期在各个镇、村开展技术培训,从春耕备耕时的水肥管理到“双抢”农忙季的病虫害防控,面面俱到。他牵头组建两个技术指导微信群,让农户们在线实时学习农作物防控相关知识,并将水稻、柑桔、草莓等农作物种植技术“大礼包”印制成直观又清晰的宣传单,分发到农户手中。

向祖红大力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统防统治面积达36000亩,服务范围覆盖董市、安福寺、顾家店等6个镇。他积极推广机插秧和侧深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建设水稻核心示范种植区2000亩,辐射带动种植面积一万亩以上。创建枝江市柑橘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片,示范面积3000亩,辐射面积20000亩,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每年助农增收可达300余万元,技术推广成果得到农户们的广泛认同。

“按照脐橙的植保技术方案,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及微量元素都给俩加进去了。下次,花谢三分之二的时候把桶背来,再给俩配点弄回去打。”正忙着给村民小片区的橘树免费配药的向组红憨厚地说:“我要当农技服务的‘扛把子’,用实用技术带领父老乡亲在这片土地上收获真金白银。”

以言尽责,敢为乡村振兴“亮嗓子”

向祖红(左一)收集村民意见建议

作为董市泰州片区选举产生、连任两届的枝江市人大代表,向祖红深知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除了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加会议,审议各项报告外,他更是深入基层、遍访选民,利用为农户传递种植技术、宣传统防统治的间隙时间和帮助村民机收稻谷、对外销售的休息片刻,认真聆听群众心声。

2016年,针对枝江市畜禽规模养殖发展方式粗放、废弃物处置方法滞后的问题,向祖红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加大农村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处理力度的建议》,推动市政府迅速出台《枝江市畜禽规模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生物发酵床和种养结合综合利用两种治污模式,并制定“以奖代补”政策补助标准,2年间安排专项资金1100万用于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农村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处理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2021年,向祖红敏锐地察觉到农民种田利润微薄、不愿种粮的现象,便在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大声疾呼:“全市粮食种植经营主体正面临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高、基础设施投入大等问题,请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调动企业及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防患于未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他所提交的《关于加大对粮食种植经营主体扶持力度的建议》高度重视,对粮食经营主体融资和项目上给予扶持和补贴。三年来,全市用于扶持粮食产业发展和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的资金达7400万元。

六年来,向祖红领衔提出的《关于对道路行道树换植的建议》《关于加大虾稻共生田块租赁监管的建议》《关于支持建设工厂化育秧中心的建议》等,得到了薛晓琴、唐卫锋、袁训福等多名代表联名附议。这些建议既接地气、又深刻反映了群众呼声。同时,他多方奔走、大胆“吆喝”,在市“水稻机插秧暨侧深施肥现场观摩会”等场合,大力推介枝江“三农”经验,成功吸引到陕西永汇新世纪商贸有限公司前来投资,合作建设标准化育秧工厂及全产业链优质粮食生产体系。项目预计投资75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流转土地一万亩,将带动全市水稻种植户实行优质香稻订单种植五万亩,大幅推动农民增产增收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块田要种出生机、种出效益,广大农民要既会生产、又懂经营,创造更高的附加值。”站在稻穗间的向祖红望着即将被流转的农田目光深远而铿锵有力地说:“我有信心也有决心,通过自己为民代言‘亮嗓子’,能带领乡亲们跑出农业发展的‘加速度’”。

(作者: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