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杨本雷:代表引领做示范,让药材变为药“财”
“以前我们总是为了生计发愁,不知道该从哪里寻找致富的门路,自从杨书记推广中药材种植,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不少,还能照顾家庭,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越过越红火。”盘道村的王大爷说。
在石鼓镇盘道村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履职尽责,肩扛重任,用十三载的岁月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责任,他就是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杨本雷。
杨本雷2011年任职,刚上任的他脚下踩着泥土,心中装着百姓,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盘道村因地处山区,日夜温差较大且野生动物糟害等原因,不适合种植农作物,面临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他深知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最基础的一环,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他发挥人大代表履职担当作用,积极探索新法子、新路子,他率先垂范带领村民上山挖苍术根茎,柴胡籽等中药材,他说:“没有钱就去上山挖、上山采,蹚出一条路子”,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但推广中药材种植之路并非一片坦途,起初,他在村里逐门逐户地宣传推广中药材时,村里人心存疑虑,认为没有种粮食踏实,种植中药材没有带来增收,那一年都没有收入,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但杨本雷没有放弃,他率先在自家地里种植中药材并面对面地对村民讲解中药材的种植方法和经济效益。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村民们开始转变观念,尝试着去种植中药材。在2012年经村两委会决定,召开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并得到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的一致同意。发挥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上山自己采种试种,滚动发展,逐步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也使村里的中药材种植从一开始的不规范变得越来越规范,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为了扩大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他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在石鼓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每年邀请省、十堰市中药材专家到村指导,开展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等培训,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自2015年开始,把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全村综合性评比,对种植大户进行表彰奖励、上光荣榜公开宣传,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种植积极性。他还将政策和产业融合发展,以水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出能在河道沟渠种植的中药材石菖蒲,不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还能净化水质,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他不仅致力于本村的中药材种植,还把种植中药材的种植方法和经验推广到全镇,通过十年的滚动发展,石鼓镇现种植有5000余亩中药材,其中盘道村就有2000余亩,育苗20余亩有知母,射干,桔梗等,是全镇中药材种植的领头村。现全镇共发展中药材10余个品种,其中主打品种包括:柴胡、苍术、白芨、连翘、黄精、射干、薄荷、桔梗、八月瓜、黄姜、石菖蒲等。他走访考察了各地的中药材基地和交易市场,瞄准中药材市场行情,不断巩固种植面积,优化种植品种,探索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投入30余万元建设中药材加工厂,购买机械设备,从之前出售原料到现在的中药材粗加工,极大提高了附加值。为解决中药材销路,他到安徽亳州、河南南阳、内乡等地进行推介销售并与收购商签订中药材常年收购协议。安徽亳州中药材收购商每年两次来村加工厂指导切片、烘干技术。年带动群众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年收入十万以上的有三十余户,每年可为中药材种植户增收2000余元,更壮大了集体经济。
目前,杨本雷正带领着盘道村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开辟中药材百草园、建设育苗基地、发展保健产品,打造文旅康养研学游,建设盘道村中药材产业研学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打造“鄂西北中药材第一村”。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杨本雷扎根土地,以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用辛勤汗水让药材变为药“财”,用真心真情践行代表誓言,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英祥 刘嘉婧 郑亮)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