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王运海:守护村庄 守望幸福的乡村“女当家”
在朱集镇柳林村,有一位生于此、长于此、嫁于此的农村妇女,48年来她扎根乡村,守望乡邻,在妇女工作与代表履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成为乡村发展的“助推器”和村民的“贴心人”,她就是朱集镇第十届人大代表、柳林村妇女主任王运海。
位于朱集镇东南部、濒临唐河的柳林村,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明显,王运海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农忙从事农业生产,农闲外出务工补贴家用,
和丈夫一同撑起这个家,她数十年如一日孝敬爹妈、公婆,抚育子女,帮助乡邻,与人友善,赢得了父老乡亲的一致好评,被群众推选为柳林村妇女主任,被于2021年当选为朱集镇第十届人大代表。
当选镇人大代表、妇女主任,王运海决心当好这个“女当家”,多年的留守经历让她深知妇女在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她多次奔走镇妇联、劳动所、卫生院邀请专业老师为村里留守妇女、老人传授实用手工技能、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免费为她们进行身体检查。在她的努力下,村里许多妇女、老人掌握了一技之长,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实现了自我价值;为了丰富妇女、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她组织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等文艺团体,每到农闲时节,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就会响起欢快的音乐,妇女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感染着每一位村民。
当选人大代表后,王运海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她经常走村入户,与村民们拉家常、听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对于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她认真记录,积极向上级反映,并持续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村里的大事小情,只要群众找到她,她都会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哪家有矛盾纠纷,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耐心调解。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柳林村群众还清楚地记得:2024年7月16日晚上,唐河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汛情,长时间降雨叠加上游泄洪,让濒临唐河的柳林村堤防两岸村民陷入了与洪水的生死较量,接到上级防汛通知的那一刻,王运海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组建起应急救援小组挨家挨户地奔走呼喊,每到一户,她都耐心地告知村民转移的紧迫性,帮着收拾贵重物品,安排车辆、船只,将村民一批又一批送往安全地带。在争分夺秒的转移过程中,王运海遇到了棘手难题——她自己的公公婆婆怎么都不愿离开家。两位老人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家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他们的回忆与心血,他们实在舍不得走,满心担忧家中财物被洪水卷走。可她没有半分犹豫,立刻决定亲自回去劝说公婆。她在紧锁的大门外大声呼喊着公婆的名字,可屋内却寂静无声,没有一丝回应,她手脚并用,毫不犹豫地爬上院墙,而后翻墙跃进院内,进入屋里,公婆正神色慌张地坐在床上,满脸的无措。看到儿媳妇的瞬间,两位老人眼中满是惊讶与担忧。
“爸、妈,快跟我走,洪水太危险啦!”王运海扯着嗓子焦急喊道。
“闺女,我们不走,这房子是我们一辈子的心血,咋能就这么丢下啊。”公公满脸不舍,固执地回应。哪有时间多做解释,她心里清楚,每耽搁一秒,危险就逼近一分。她一边温柔又坚定地劝说公婆,一边手脚麻利地收拾重要证件和物品。她不断告诉公婆,生命才是最最珍贵的,只要人平平安安,一切都能重新开始。在她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公婆终于点头同意离开。
汛情过后,她了解到村里的唐河泵站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排涝功能,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撰写了关于修缮柳林穿堤泵站的建议,并在人代会上提交。她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修缮工程就正式启动。在施工过程中,王运海经常到现场查看进度和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穿堤泵站终于修缮完成,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妇女主任,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王运海说。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代表的初心和担当,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宋河彬 黄涛)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