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刘健波:坚守耕地红线30载 初心如磐
在襄州区朱集镇,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在土地管理领域的坚守者,30年来,他扎根乡镇基层,用脚步丈量土地,以责任守护红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成为当地土地管理事业的中流砥柱,他就是朱集镇人大代表、国土资源所所长刘建波。
严守耕地红线,守护粮食根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护耕地红线是刘建波心中坚定不移的使命,在日常工作中,他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政策,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让保护耕地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刘建波组建了专门的巡查小组,制定了严格的巡查制度。他带领巡查小组采用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镇的耕地进行地毯式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都能看到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的身影。
有一次,巡查小组在某村发现一处疑似违法占地建设的工地。刘建波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调查核实,该地块确实属于耕地,且当事人未办理任何用地审批手续。他当即责令当事人停止施工,并向其严肃说明违法占用耕地的后果。然而,当事人一开始并不理解,认为自己只是建个小厂房,不会有太大影响,甚至还试图阻挠执法。面对当事人的不配合,刘建波没有丝毫退缩,他多次上门与当事人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详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经过反复做工作,当事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行拆除了违法建筑,恢复了耕地原状。
在刘建波的努力下,他所工作的多个乡镇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违法占用耕地案件,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坚实力量。
助力企业发展,激活经济引擎
随着朱集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招商力度的加大,返乡企业用地需求日益增长。作为国土资源所所长,刘建波深知土地要素保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主动作为,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地难题。
经过多次协商,朱集镇马套村一名企业家计划把名下水电安装企业从武汉搬回朱集镇发展,为当地带来可观就业岗位和经济收益。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刘建波得知后,立即主动对接,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用地指标;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土地政策,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等方式,为这家企业寻找合适的用地解决方案。
那段时间,刘建波几乎每天都在为这个项目奔波。他多次前往上级部门沟通协调,详细介绍项目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同时,他还带领团队对全镇的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为企业找到了一块合适的闲置土地,并成功帮助企业办理了相关用地手续。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刘建波也时刻关注着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该企业顺利建成投产,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不少周边村民就业问题。
多年来,刘建波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多家企业解决了用地难题,吸引了众多外出务工经商企业家回流办厂,这些企业的落地生根,不仅推动了朱集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解决民生用地,温暖百姓心田
除了保障企业用地和严守耕地红线外,刘建波还时刻关注着群众的民生用地需求。在他看来,群众的事无小事,只要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必须全力以赴去解决。
朱集镇上陈村村民王某有种植甘蔗的技术,但是灌溉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他,他想在自家田地里新建一座灌溉机房,但却面临着用地审批的问题,刘建波了解情况后,主动与王某对接,他多次前往现场勘查,详细了解土地性质和周边环境,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为灌溉机房选址提供专业建议,经过他的努力,一座崭新的灌溉机房拔地而起,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流向田间地头,解决了王某返乡创业的灌溉难题,看着灌溉机房投入使用,王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刘建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像这样为群众解决民生用地问题的事例,在刘建波的工作中数不胜数。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30年的坚守,刘建波把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襄州区这片土地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土地管理事业的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看到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他将继续在土地管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所工作的乡镇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宋河彬 黄涛)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