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唐志盔:履职尽责 助推茶香浸润振兴之路

——兴山县岩岭村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5-30 15:56   [收藏] [打印] [关闭]

在兴山县峡口镇岩岭村,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唐志盔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带领乡亲们将满山荒坡变成茶香四溢的“致富田”,在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生动注脚。

破局:从晚茶到早茶的“品种革命”

2008年春,面对村内晚茶品种收益不佳的状况,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唐志盔在邻县考察时敏锐发现“巴渝特早”茶种的增收潜力。为科学论证品种适配性,他三次赴夷陵区邓村茶乡考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分批实地观摩,系统对比气候、土壤、纬度等生态指标,科学论证该品种与岩岭村生态条件的适配性,作出在全村推广种植的决策。

为破解启动资金短缺、留守老人观念保守等难题,他多次往返县特产局争取政策和技术扶持,回村后整合资源组建党员服务队开展“三免服务”——免费修剪茶园、免费配送有机肥、免费技术指导。

2011年首批试种的80亩“巴渝特早”茶园,以亩产收益较原品种提升数倍的实绩,让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看到了实打实的收益,群众信任的种子就此生根发芽。唐志盔也因此成为兴山县首个成功引进“巴渝特早”的种植带头人。

突围:从茶园到市场的“产业闭环”

当春茶滞销寒流袭来时,唐志盔积极寻找策略破局:一面请来昭君白茶公司设立村级收购点,让茶农实现“出家门就变现”;一面引进乡贤能人徐立煌投资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带动20余户村民转型为“采茶工”“制茶工”,累计收购茶农鲜叶近400万元,直接促进145户茶农增收。

十年耕耘结硕果,岩岭村茶叶种植面积从零起步扩展至1500亩,600余名村民通过茶产业实现年收入140万余元,真正让“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唐志盔每年邀请县特产局专家定期开展种植管护培训,手把手传授茶园管理技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蝶变:从茶山变景区的“茶旅融合”

2016年,唐志盔以人大代表的担当发出“英雄帖”,诚邀在外企业家乔云明回乡共绘振兴蓝图。当乔云明站在海拔千米的茶山之巅,望着云雾缭绕的生态宝地,毅然决定投资3800万元启动“岩上茶居”项目。2022年4月,26栋全景帐篷民宿如春笋般在170亩茶园涌现,配套的制茶车间更成“网红打卡点”——游客可体验“晨起采茶、午间制茶、暮时品茗”的全流程,形成“从茶园到茶杯”的沉浸式消费闭环。

这个创新之举带来显著溢出效应:项目累计带动茶叶销售120万元,周边琚坪、普安等3个村新增民宿21家,茶农季节性就业岗位激增120个。65岁的李婆婆算着增收账:“现在守着茶山就能挣双份钱,采茶季每天有120元工钱,民宿打工每月还能拿3000元!”更可喜的是,以这三个村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初具规模,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从茶苗到茶树,从茶园到景区,唐志盔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这位“茶书记”的履职日记里,记载着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密码:把根扎在泥土里,把心贴在群众上,把路走在新业态中。如今的岩岭村,茶山含翠,民宿点睛,正以“茶文旅融合示范区”的新姿态,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阔步前行。(谭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