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代表风采 | 安凯:老代表 新传承——从“烤烟书记”到“乡村振兴引路人”
初夏时节,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镇车蓼坝村大茅坡组的“安家院子”掩映在苍翠青山之间。这个看似普通的农家院落,孕育出了一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凯。三十多年过去,这位老代表虽已卸任,但他“披荆斩棘、坚持不懈”的精神仍在硒都大地传承发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烤烟书记”的脱贫路
20世纪80年代的车蓼坝村是全镇最偏远的村落,不通公路,信息闭塞,村民住的多是土坯房,生活十分艰苦。1985年,作为共产党员、复员退伍军人的安凯敏锐地发现,村里种植的白肋烟可以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烤烟。
“当时村里人都持观望态度,我就想,总得有人先试。”安凯回忆道。那年,他率先发展了8亩烤烟,不仅自己成了村里的富裕户,还主动借钱给村民育苗、免费传授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700多亩烤烟很快种下了地。
村民安建鹏至今记得:“收烟季节,大家都挑着担子去卖烟,有一家卖了1200元!”到1987年,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视、洗衣机、音响,比其他村率先富了起来。车蓼坝村因此成为种烟大村,烤烟产业也逐渐发展成为整个乡镇的经济支柱。
“悬崖开路”的奋斗精神
产业发展了,但山高谷深、交通闭塞的问题依然制约着村庄发展。1991年,已卸任全国人大代表职务的安凯没有停下脚步,他与原大茅坡村党支部书记安建忠等老党员一起,带领村民向大山发起挑战。
“20根钢钎,80把锤,我们在陡峭的山崖上用绳子拴着腰,悬空打炮眼。”安凯描述着当年的场景。经过一年奋战,一条7.6公里的毛公路终于修通。紧接着,电网也通了,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披荆斩棘、坚持不懈”——这八个字不仅是安凯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的履职写照,更成为了“安家院子”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村民安发明说:“老代表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种烟技术,更是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
“院落党建”的新传承
走进如今的“安家院子”,竹木水车随山泉转动,鹅卵石小道蜿蜒其间,废弃的石磨、猪槽被巧妙改造成庭院装饰。这个被评为2022年“全镇十大美丽院落”的村组,正在安凯等老党员的带动下焕发新生。
“院落里36户人家,有12名共产党员。”大茅坡组组长、老党员安建鹏介绍,在安凯的建议下,他们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和事佬”智囊团和美丽院落建管协会,筹资30多万元开展建设。
村民安发堂家的院子如今成了“议事厅”,镇人大代表周兰轩经常在这里召开院坝会。这位年轻干部说:“安老代表经常教导我们,要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安凯等老一辈的传帮带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党组织靠拢。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从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到乡村振兴顾问,安凯的身份在变,但初心未改。如今已年过七旬的他,仍然活跃在村组建设的第一线。
“这里要建公厕,那里要安路灯。”在最近一次院坝会上,安凯的建议依然具体而务实。他特别关注循环公路建设和村级水厂维护,这些建议都被纳入了村庄发展规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安凯常说这句话。从带领村民种烟脱贫,到推动院落美丽建设,再到培养年轻干部,这位老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在车蓼坝村的乡村振兴蓝图上,“安家院子”的故事还在续写,而安凯“披荆斩棘、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激励着新一代建设者在时代的长征路上勇往直前。(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