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汪光辉:雨幕中的“摆渡人” 冲锋在前护民安
7月9日,郧西县上津镇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洪水肆虐,险情频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在旦夕。危急关头,市人大代表、丁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光辉挺身而出,穿梭在雨幕里,带领党员干部和应急队伍与暴雨竞速、同洪魔较量,在洪水中为366名群众摆渡出生命的航道,让“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在浪尖上闪光。
九时战洪:以血肉之躯筑堤护国道
暴雨持续倾盆,丁家湾村小浦沟安置区旁的G242国道,60公分高的洪浪卷着碎石、断木,正疯狂啃噬着路基,发出“咚咚”的撞击声,仿佛下一秒就会撕开一道裂口。而路基之下正是4户村民的房屋。
“快!拿沙袋!把水往旁边引!”接到险情报告的汪光辉,裤脚已湿透半截,她一把抹掉脸上的雨水,30余名应急队员在洪水中接力,奋力垒起一道临时导流渠。沙袋上的泥渍蹭满脸庞,有人被浪头掀得趔趄,立刻被身旁的人死死拽住。与此同时,汪光辉指挥队员拉起警戒线,对试图通行的车辆进行劝阻。直到确认所有车辆绕行、行人撤离,她才转身重新扎进雨幕。
当临时导流渠成功将洪水引向外侧荒地时,被保住的路基下,村民们扒着窗户含泪鼓掌。这道用责任筑起的“人墙”,牢牢守住了生命与财产的安全线。
十一时逆行:隔岸喊话架起生命通道
“轰隆”一声巨响刺破雨幕——丁家湾村五组的浦沟桥被洪峰拦腰冲断!湍急的河水瞬间在两岸间劈开一道鸿沟,对岸群众彻底陷入“孤岛”,手机信号完全中断。
“有人吗?听得见吗?”汪光辉立即冲向河边,拿起大喇叭,顶着狂风暴雨,用尽全力向对岸呼喊示警,“乡亲们!我是汪光辉!桥断了!别出门!往高处撤!”对岸的无职党员赵克山、汪光映闻声响应,他们对着汪光辉挥手示意,随即转身挨家挨户砸门:“快!汪代表喊我们转移!”
80岁的汪光秀家一楼水已经漫过脚踝,两个女儿抱着老人急得直哭。汪光辉在对岸瞅准位置,用手势比划着指挥:“找绳子!从二楼窗户递过去!”当赵克山他们拉着绳子,将老人从摇摇欲坠的房屋转移到隔壁高楼时,汪光辉才蹲在泥地里大口喘气,雨水混着泪水淌进嘴角。
十七时坚守:三进险境只为“不落一人”
暴雨仍未停歇。汪光辉刚从安置点检查出来,又接到消息:7组朝阳洞的张绪余老人不肯转移。这位82岁的独居老人腿脚不便,总说“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没事”。
“张大爷!我是光辉啊!”汪光辉踩着厚厚的泥浆,第三次攀上半山腰。老人正坐在门槛上抽烟,看着浑身湿透的她,叹了口气:“丫头,你都来三趟了……”
“大爷,您看,这雨再下房子撑不住啊!”她蹲在老人面前,指着窗外不断上涨的积水,“您跟我走,安置点有热饭热菜,等水退了我亲自送您回来,成不?”她拉着老人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湿冷的衣袖传过去。最终,老人被她搀着站起身。汪光辉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一步一滑地往下挪。当把老人安稳送上转移车辆时,她的裤腿已沾满泥块。
“全县‘五级叫应’体系不能断!”这是汪光辉常挂在嘴边的话。暴雨来临前,她就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检查预警,确保“县到乡、乡到村、村到组、组到户”的链条环环紧扣。366名群众被安全转移的背后,是她凌晨三点冒雨巡查隐患点的身影,是她在村委会连续72小时没合眼的坚守,是她带领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在洪水中手挽手筑起人墙,挨家挨户敲门喊话的冲锋姿态。
汪光辉常说:“当代表,就是要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在这场特大暴雨中,她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在洪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蹚,在断桥头声嘶力竭地喊,在老人炕边蹲下来细细劝,成为风雨中最可靠、最温暖的力量。
这便是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担当——在风雨中逆行,为人民而冲锋。(易文滢、徐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