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郑国晋:深耕十七载 以初心筑就家乡发展基石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8-19 09:42   [收藏] [打印] [关闭]

郑国晋,巴东县水布垭镇中小学一名退休教师,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作为土生土长的水布垭人,他深知地方文化是发展的根脉,十七年来,始终聚焦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三大核心议题,以扎实调研为基础,以精准建议为抓手,推动多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为民履职”的答卷。

潜心求证 筑牢巴人文化根脉基石

文化传承是履职初心的重要注脚。2008年,一次考古专著研读让郑国晋对巴人始祖廪君故里“武落钟离山”的方位产生疑问,从此踏上长达十余年的求证之路。为了查清历史事实,他自费买了近3万元的历史书籍;为还原历史真相,他埋首典籍,查遍二十五史及《水经注》《水经注疏》《水经注图》和《宜昌府志》《长阳县志》《施南府志》《潘光旦文集》《通志》《通典》王善才《清江考古》等资料,甚至托人到故宫博物院复印清康熙版《巴东县志》;每逢节假日,便深入水布垭镇三里城的沟壑峰峦,用脚步丈量历史痕迹。

经细致比对,三里城“三面环水、绝壁如城墙、山上洞穴甚多”的特点与《水经注》对武落钟离山地貌特征的记载高度吻合……基于多年积累,他完成9000余字学术文章《武落钟离山应是巴东县水布垭镇境内的三里城》,虽历经发表波折,终在《恩施日报》文化专栏连载六期,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巴人文化研究知名专家的高度肯定。为扩大“三里城即廪君文化重要起源地”的影响,他自费2000多元请电视台记者拍摄专题宣传片。为创建“中国廪君文化之乡”,系统展现廪君文化的魅力,他又倾尽心血编写了《廪君文化研究》《廪君故里风情》丛书,作为申报廪君文化之乡的评审材料,一次性获得了土家文化研究国家级知名专家的评审。特别是他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2019年,他协助政协撰写的《传统村落三里城》被《恩施州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丛书(巴东卷)》作为首篇收录,今年三月在《恩施日报》发表的《巴东绝壁天河颂》被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转发,进一步扩大了巴东红旗渠的影响。

力促转化 激活文旅发展新引擎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是履职担当的生动体现。郑国晋的研究成果为巴东县廪君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2010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水布垭镇11名县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立项开展武落钟离山考古论证构建巴东文化旅游强县》议案,推动巴东县多次召开廪君文化研讨会,凝聚发展共识。

辛勤耕耘终获硕果,2017年10月28日,首届中国廪君文化艺术节在水布垭镇盛大启幕,巴东县荣膺“中国廪君文化之乡”。随之而来的是三里城旅游开发的加速推进: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景区游步道、廪君文化广场及安全防护设施相继建成。他的研究与著作不仅守护了地方文脉,更成为文旅产业的核心支撑,为家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心系民生 守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郑国晋始终将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在履职中持续聚焦民生热点。2024年11月14日,他积极参与水布垭镇人大代表第三联络组为民办实事走访回访暨第四季度代表行动,将目光锁定校园食品安全这一民生焦点。

在水布垭镇中小学校,他与其他代表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现场询问等方式,细致检查食堂信息公示、环境卫生、原料采购储存、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师生健康,牵动千家万户。”他严肃强调,“学校必须将师生健康置于首位,严把采购、加工、监督、责任四道关口,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师生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朴实话语中,饱含对民生福祉的深切牵挂。

十七年来,郑国晋累计撰写议案、建议20余件,内容涵盖文化、经济、民生、交通等多个领域,无不浸透着对家乡的热忱,推动当地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即便退休后,他仍心系故土,时常赴三里城走访调查,探寻廪君文化新线索,义务担任文化讲解员,用余热温暖家乡发展之路。

从守护文脉到助力发展,从关注民生到奉献余热,郑国晋用十七载的坚守与担当,生动践行了人大代表的庄严承诺,成为水布垭镇发展进程中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谭海涛 向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