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沈承义:以产业为笔,书写采花台村的“致富答卷”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8-28 14:54   [收藏] [打印] [关闭]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基层人大代表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政策的传达者,更是实践者。

沈承义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采花台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积极参与和推动产业发展,将履行代表职责与带领村民致富紧密相连,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贡献人大力量。

在村里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心里装的是群众的“增收账”,脚下走的是产业的“实干路”。近年来,他瞄准五倍子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共同蹚出了一条稳定增收、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

曾经,采花台村的产业曾一度面临“瓶颈”:低山茶叶虽稳,高山药材却因品种杂乱、市场波动大,让农户们犯了难。沈承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零敲碎打难成气候,只有聚焦特色、做强产业,才能让村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而五倍子,正是村里藏着的“金疙瘩”——作为全县五倍子核心产地,有赤城生物、五峰被都等企业支撑,市场稳定、前景广阔。

“不仅要让群众敢种、会种,更要让他们赚到钱。”这是沈承义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攻克技术难关,他连续多年邀请宜昌市专家进村授课,5场培训,场场座无虚席,从种植技巧到蚜虫培育,专家手把手教授。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村里自掏腰包设立奖励:发展大户能领到200元的优质棉被,参与种植的农户也能收到鼓励性的杯子。这些看似朴素的奖励,却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村里发展产业的决心。

“以前光靠茶叶,采茶季一过就没了收入。现在中药材也发展起来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一等奖获得者黄某某高兴地说。

在沈承义的推动下,五倍子产业已在采花台村扎下深根。全村共有78户参与种植,总面积超过1700亩。黄兴明专业合作社带动46户农户种植1200亩,仅2024年就新增种植340多亩,农户自育苗发展80多亩,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更可喜的是,一批低保户借此实现脱贫增收:曾经的低保户李兴云,通过种植五倍子和采茶,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成功退出低保;戈中明也依靠五倍子和天麻种植,年增收3万多元,摘掉了“低保帽”。

产业要发展,难题需破解。四组恒岩片区因公路不通,300亩山田闲置多年,沈承义了解情况后,主动协调鼓励黄兴明合作社承包土地,带动搬迁户发展五倍子套种黄精、天麻等药材近100亩,还建了2亩蚜虫育苗基地,让闲置资源变成了“聚宝盆”。为解决运输难题,他支持合作社投资4万多元在四组恒岩修建滑索,药材运输不再靠人背肩扛。

尤为关键的是,在面对蚜虫供应短缺等瓶颈时,沈承义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与财政局驻村工作队书记吴兵紧密协作。吴兵带领工作队多方联络,成功争取到赤诚生物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对接,为村里带来政策和资源活水。沈承义还推动从村集体获得的7万元农科奖励中专项拨出1万元,用于支持索道和蚜虫培育,让更多农户受益。

如今,五倍子已成为采花台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从技术培训到政策扶持,从奖励激励到资源整合,沈承义始终冲锋在产业一线,用实干诠释“担当”二字的分量。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靠国家、靠政策,不如靠自己。只有产业兴旺、村民富裕,村子才能真正有奔头。”

在他的带领下,采花台村的五倍子产业正沐浴阳光、茁壮成长,持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