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金明红:柔肩亦担重任 人大代表绽芳华

——郧西县上津镇人大代表金明红奋战灾后重建一线纪实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9-01 14:26   [收藏] [打印] [关闭]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上津镇绞肠关村的田埂上,可洪水留下的疮痍仍未褪去。就在这片亟待“唤醒”的土地上,一个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镇人大代表金明红。这位乡亲们眼中的“女当家”,以其特有的坚韧、细腻与温情,日夜奔走在灾后重建的最前沿,让“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在泥泞中开出了希望的花。

清淤一线:挽起裤腿的“铁娘子”,淤泥里立起“主心骨”

洪水退去的绞肠关村,像被裹上了一层厚重的泥壳——主干道积着二三十公分深的淤浆,一脚踩下去能没到小腿肚。要让家园“喘过气”,清淤就是必须打赢的第一场硬仗,可看着这满地狼藉,不少村民蹲在自家院门口红了眼,手里的工具攥得紧,却迟迟迈不开步。

“乡亲们,咱不能等!淤泥多留一天,房子就多遭一天罪,地里的庄稼就少一分希望!”镇人大代表金明红喊道。话音刚落,她抄起旁边的铁锹走进深深的淤泥中。

一锹下去,淤泥牢牢粘在锹头上,金明红咬着牙往上提,手臂上的青筋绷得紧紧的。泥水顺着她的袖口往下淌,汗水顺着她的额头往下滴。“姐妹们,咱加把劲!铲掉这层泥,咱就能把家重新收拾利索!”她一边喊,一边又把铁锹扎进更深的淤泥里,动作没半分迟疑。

陈忠祥看着她单薄却格外坚定的背影,脸一下子红了:“金代表一个女同志都这么拼,我们男的哪能落后!”说着就扛着自家的锄头冲了上去。一旁原本蹲在路边的妇女们也动了——夏大姐回家拿了竹筐,李婶扛来了锄头,帮着清理墙角的碎泥。

太阳渐渐西沉,金色的余晖洒在清出来的主干道上。原本齐膝深的淤泥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路边的杂物也归置到了指定地点。金明红拄着铁锹直起身,“今天辛苦大家了,明天咱接着干,把剩下的淤泥也清干净!”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像一颗“定心丸”,让在场的每一个群众都觉得,重建家园的希望,就在这一锹一锹的实干里,越来越近了。

政策讲堂:坐在炕头的“贴心人”,乡音里焐热“定心丸”

灾后重建,政策是基石,信心是关键。如何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政策精准送达每位受灾群众心中,是金明红思考的重点。她立即行动起来,不仅联合镇村人大代表召开政策宣讲会,更把讲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她用最朴实的乡音,把一项项补助政策、安置方案细细道来,掰开了揉碎了讲,设身处地地帮他们分析利弊,计算政策账、长远账。

面对村里房屋受损严重的汪允志家,金明红更是上了心。汪大娘家的老房墙体开裂,被鉴定为D级危房,老两口暂住在临时安置点里,对未来又愁又怕。

金明红拉过一张小板凳,紧挨着坐在汪大娘的折叠床边,拿出一份详细的补贴政策清单:“大娘,国家替咱想了好几条路,条条道上都有补助,咱不慌。您看这第一条,要是愿意搬进城里的楼房,政府按咱家的人口数,能补您16万,这能在城里付个不错的首付了。”

见汪大娘眼神里有点犹豫,她马上接着说:“要是觉得城里远,舍不得老街坊,咱去集镇上买套房也行,政府同样给补贴,一次性就能补您15万。”

“要是故土难离,就想在咱这老地基上再把房盖起来,政府也支持!”金明红声音提高了些,带着鼓励:“选择自己重建,国家直接给您发重建补助资金,最高能补6万块,帮您启动。砖瓦、木料这些建材,镇上还统一联系了施工队,能省不少心哩!”

她一边说,一边帮汪大娘在纸上写写算算,比较着每一种选择自家需要再添多少钱,未来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不同。每笔账都算得明明白白。原本眉头紧锁的汪大娘,眼神渐渐亮了,心里也踏实了,重新燃起了重建家园的希望。

安居工程:守在工地的“当家人”,砖瓦间垒起“新希望”

“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就建一次房,咱得把好质量关,不能让大家失望。”集中安置点的建设,是金明红最挂心的事。这个安置点要容纳几十户受灾村民,从选址、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

逐户走访听民意。她带领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利用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拟安置农户,仔细询问每一家的实际困难、人口结构、经济状况和对新房的期盼。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家的特殊需求:夏奶奶腿脚不便想要一楼,操家儿子要结婚需要稍大户型……她一一记下,反复与设计方沟通,力求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她这样说道。

多方协调解难题。安置点用地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那段时间,金明红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她反复勘察选址,比较论证;她频繁往返于镇政府、自然资源等部门,积极争取支持;她一次次牵头召开协调会,耐心细致地逐户做相关农户的思想工作,用真诚和公平赢得了大家的理解与支持,最终顺利解决了用地难题。

坚守工地保质量。项目开工后,工地成了她的“新办公室”。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细雨蒙蒙,人们总能看到她头戴安全帽的身影。她仔细查验建材质量,紧盯施工环节,对任何一点瑕疵都不放过。她还特意邀请了几位懂建筑、有威信的村民代表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共同守护“新家”的建设质量。看到代表如此尽心尽力,村民们由衷地说:“有金代表在,我们一百个放心!”

如今,绞肠关村集中安置小区的地基已然夯实,一砖一瓦正垒砌起崭新的希望。金明红依然每天泡在工地上,奔波在村民中间。她的脸庞晒黑了,嗓子说哑了,但眼神依然明亮而坚定。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灾后重建的重任;她用真挚的情怀,履行着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而这位“女当家”的故事,也将随着新家园的建成,在绞肠关村的土地上,久久流传。(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