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柯昌征:“金叶”铺就致富路
“烤房温度要控制好,烟叶才能烤得金黄透亮,等级才能上得去!”8月15日,湖北省竹山县擂鼓镇三河村的烤烟房内热浪袭人,竹山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柯昌征正俯身于烘烤设备前,手把手指导烟农调整参数。作为全镇烟叶产业的分管领导,这样的现场指导,早已成为他履职路上的常态。2025年以来,面对干旱、病虫害等多重挑战,柯昌征扎根一线、担当作为,守护全镇2000余亩烟田稳产增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线听民意,把准产业“脉搏”
“柯主席,我们广山村的山顶能不能种烤烟?”年初走访时,有村民这样问。彼时,擂鼓镇烟叶种植多集中于擂鼓、金岭等村,广山村虽有大片撂荒地,却因缺水缺技术,迟迟无人尝试。
“群众有期盼,产业有空间,这件事必须办!”柯昌征迅速组织烟站技术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院坝会”,帮大家一笔笔算清经济账:“一亩烤烟产值可达2800元,比种玉米多收近2000元。”实实在在的数字,让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随后,他带领镇村干部和烟站技术人员登上广山顶,实地丈量土地、规划水渠、协调种苗,最终推动广山村与三河村连片新植烟叶1000余亩,为全镇烟叶产业扩面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在三河村,烟农龚国红的百亩烟田是柯昌征的“联系点”之一。“去年冬天,柯主席来查看时指出起垄太浅,开春易积水。”龚国红回忆道。柯昌征当即联系技术员,带着村民重新起垄加固。“今年汛期,多亏当时整改及时,烟苗一棵没淹着。”
合力破难题,筑牢增收“防线”
五月的一场持续旱情,让刚移栽的烟苗大片萎蔫。“柯主席,再没水,苗就保不住了!”三河村第一书记廖斌在电话中紧急汇报。柯昌征立刻召集镇村干部、烟站技术员和烟农代表商议对策,迅速制定“机械运水、分片抗旱、精准浇灌”方案。
他主动包联旱情最重的三河村,几乎整天泡在烟地里。烟农师卫的几十亩烟田位于坡顶,浇水全靠人力,柯昌征多方协调,及时调来水箱、水泵和水管,让干涸的烟田“喝”上了救命水。“那十几天,柯主席晒得和咱们一个样,鞋上全是泥。”师卫感动地说。在他带领下,全镇烟农分工协作、合力抗旱,最终保住了95%以上的烟苗。
虫害来袭时,柯昌征又第一时间请来县烟草局专家现场“把脉”,组织技术培训,指导农民辨识虫情、科学用药。“跟着柯主席学方法,虫害少了,烟叶更绿了。”金岭村烟农蔡华震笑着说,今年他家百亩烟田的虫害损失较往年降低七成。
全程强服务,激活发展“引擎”
“分级扎把要按‘上、中、下’三个等级分清楚,黄叶、碎叶不能混进去,否则影响价格。”8月20日,柯昌征和廖斌一道,在三河村烟叶仓库向烟农演示分级技巧。他手持一片金黄烟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些‘黄金叶’得像照顾娃娃一样细心,从育苗到烘烤,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为提升烟农整体技术水平,柯昌征推动建立“传帮带”机制。在金岭村温室育苗基地,他要求技术员全程值守,保证烟苗健壮整齐;移栽时节,他组织农机手帮助劳力短缺户翻耕起垄;烘烤期,他直接把“办公室”搬到烤房边,随时解决温度控制和烟叶变色等问题。
在他的积极协调下,三河村成立烟叶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牵头对接市场,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及烘烤服务,烟农只需专注种植。党员烟农师微严格按合作社标准管理烟田,今年烟叶等级整体提升,上等烟比例显著增加,“光这一项就多赚了万把块钱,真是感谢柯主席!”
眼下,擂鼓镇烟叶迎来丰收,金灿灿的烟叶映照着烟农喜悦的脸庞。柯昌征依然奔波在一线,他说:“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人大代表最高的荣誉。”(范委彬、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