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宜昌市夷陵区:一“加”一“减”的民主实践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4-01 09:18   [收藏] [打印] [关闭]

乡村治,社会安,国家稳。作为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的核心村之一,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高场村人大代表探索运用“积分制”,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身边事入手,将乡村治理的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通过积分的一“加”一“减”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和行为约束,以潜移默化之势营造基层民主氛围,以制度细化之能促进共建共治共享,以数字量化之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巧积分  用足载体

为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区人大代表、高场村党支部书记李秀琴积极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通过屋场院子会、乡贤恳谈会、入户走访等,收集了大批意见建议,形成了家庭文明诚信档案的原始框架。最终由村民参与、集体票决,完善了《高场村村规民约》,制定了《高场村文明诚信家庭积分细则》,通过民主程序把村民日常行为转化为量化指标,一季度一评议一公示,年底表彰颁奖。

“一把尺子”定评分标准、“一碗水端平”抓民主评议、“一户一档”促崇德向善的全流程民主管理模式,激发了村民的主动参与热情,村民从“局外人”变身乡村振兴“合伙人”,极大推动了村庄共同体的重塑。

“加”善行  路在脚下

细则标准有了,重在落实。高场村始终坚持治理为民、治理靠民,代表带头、全员参与,实现了村民自治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所有人今天自行参加修公路活动,九点半在我家集合。”李秀琴发在高场村小组群里的一则通知,迅速集结了十多个自发参与公益性活动的志愿者。用粪萁提料子、用铁锹填公路的坑洼、用锄头挑出石头……大家干劲十足,好不热闹。仅仅半天时间,公路面貌就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焕然一新。

活动照片发到村组群里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点赞好评。李秀琴感叹道:“自从村里建立家庭文明诚信档案之后真的不一样了。以前像清理水沟、填修路面这种事情,大家都等着给钱才行动,因为这些事算给“公家”做事。现在,只要组织公益活动大家商量着办,一约就来了。”

“减”失约  水到渠成

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高场村强化过程监督,组织开展全透明的积分评价,促使民约入脑入心、体现于一言一行。

“我在想,我们能不能跟四组商量商量,从他们的水源里接一根进水管下来,在不影响他们用水的前提下,把多余的水给我们用?”由于长期干旱,三组的水源地出现干涸现象,可四组村民坚决不让,双方僵持不下。这时,有村民提出,“李书记,他们不同意的话,那要扣分呢?我记得不积极支持参与村里公益事业要扣4分”。扣分,对于高场村的村民来说,不仅是一个分值,更关乎尊严和面子,年底还要在村内通报。

取水的事情因为要扣分发生了转机,三天后,村组微信群里:“明天早上7点,大家带好锄头,畚箕,我们去引水。”第二天一早,三组、四组村民浩浩荡荡一队人出发了,历时三个小时接来了自来水,不到三千块钱就解决了水源难题。

随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的方式不断丰富,一“加”一“减”在高场逐渐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规矩,村民自觉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不断增强,不断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发展,一幅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画卷正在高场徐徐铺开。(作者:朱大青、胡国忠)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