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巴东县:“代表行动”让“伤心”路变振兴路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3-24 14:24   [收藏] [打印] [关闭]

“今天中午又定了五桌,现在我要赶去县城买点鲜肉和蔬菜。现在路修好了,四十分钟就能跑个来回,前来游玩的游客自然也就多了。”3月19日,一大早,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翠竹居民宿老板张永恒急匆匆出了门。

开着私家车行驶在刚改造升级的柏油马路,张永恒一脸笑容。“这条路以前又窄又乱,大车进不来,小车错车难,去一趟县城要一个多小时。”张永恒回忆。

他口中的“这条路”是从209国道进入土店子村的主路,以前的路宽3.5米,路面坑洼,坡陡弯急,村民日常出行很不方便。

“我们的梨子运出去,老是磕磕碰碰,好好的梨子磕得都是黑斑。运猪的大车也进不来,无形之中增加了运输成本。”土店子村致富带头人谭显猛说。

“我们对接了武汉几家旅行社,他们来考察的时候一看到这路就打了退堂鼓。”村书记张文灿很是无奈。

近年来,乘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土店子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绿水青山化作了金山银山,质朴的民风民俗变成了文化资源。该村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省级样板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该村旅游发展再升级、产业版图再扩张,当地村民逐渐尝到了吃旅游饭和产业饭的甜头,村民对于拓宽入村主干道的呼声越来越高。

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在开展“代表行动”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和村支“两委”对接,以代表建议和任务清单的形式对村民们的呼声及时反馈,很快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决不能让交通问题拖了土店子村乡村振兴的后腿!”该镇党委政府充分调研后,决定对土店子村入村主干道进行道路拓宽和裁弯取直,打破交通发展瓶颈。

4.5公里道路拓升级改造,不是大型工程征地拆迁,而是土店子村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沿线二十多户村民的土地和三、四户村民的房屋需要占用,但土地没有补偿,群众工作该怎么做?

“还是要党员带头!”动员会上,张文灿说,“村里搞民居改造和殡葬改革都是党员同志带头,我们村有这个好传统。”

“共同缔造,就是要我们老百姓一起创造,这个头我来带!我门前的地拿去修路,我一分钱都不要。”村民张钧先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张钧先在村里发展了几亩香心梨,梨子磕磕碰碰地运出去,卖相不好,现在村里要修路,他举双手赞成。

“我也无偿提供土地!以往卖个猪都不方便,你们早点把路修好,也让我们早点受益!”村里的养殖户黄兴芝接过话茬。

有了党员群众做表率,土地协调工作就有了定心丸。该镇党委成员、乡村能人、人大代表组成的工作队随即深入到沿线村民家中,跟大家算经济账,聊乡村振兴,话发展规划。历时一个月,二十多户村民的土地协调工作顺利完成。2022年8月,公路项目正式开工,同年12月,道路建成通车。

紧接着,村民还自发将自家门前的公路互相打通,户户相连,环环相扣,与主干道并联起来,在村内形成了交通“微循环”。

入村的路修好了,旅游开发的路更畅了,产业发展的路也更宽了。今年3月5日一天,土店子村就接待了游客800余人次。

“我的民宿每个周末都有上百人来用餐,能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看着游客爆满,翠姐农庄的老板张永翠高兴得合不拢嘴。

如今的土店子村,新修的主干道宛如一条丝带,将209国道与土店子村紧密相连,路边梨花含苞欲放,一排排特色民居依山而建,青山绿水,乡村人家,一派生机盎然。

“我们已经完成了民宿休闲产业的招商工作,带动全村旅游向着‘建成湖北旅游名村’目标发展。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黑猪养殖、梨树种植产业规模,最大程度发挥这条路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书记张文灿信心满满。(巴东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涂启亮 王春雷)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