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代表进田头 农民得甜头——长阳五级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赛场上,人大代表如何赛出水平?”这是今年初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给每名代表提出的一道考题。
在一年的答题期限里,全县748名五级人大代表脚量边界山乡,问诊产业发展,寻访群众心声,在山水阡陌间当先锋、解难题、架桥梁……他们用行动和汗水,递交了属于各自的满分答卷。
建言献策 送上金点子
初冬时节,沿头溪“最美宜道”方清路旁,连片的油菜田里已经开始焕发生机,来年3月,“黄金花海”将成为游客们镜头聚焦的打卡胜地。
长时是景、长成是金。2022年初,龙舟坪镇在20个村(社区)发展油菜8521亩,万亩油菜花海将成为该镇生态观光农业的又一张靓丽名片。这个“色香味”俱全的金点子来自于数十位人大代表的集体智慧。
今年3月,从事多年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县人大代表黄学顺走进田间地头,为龙舟坪镇乡村振兴巡诊问脉。经过认真调研,在全县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在龙舟坪镇试点打造万亩油菜花海促进农旅融合的建议》。
建议好不好,得由群众说了算。调研期间,黄学顺和其他代表将办公室搬到了沿线群众家中,“能不能引进更好的品种”“需要技术培训”“希望能有奖补政策”……他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的建议和需求。
在代表们的积极推动下,今年8月,该镇正式启动万亩油菜花海建设项目。黄学顺等人大代表又积极奔走,争取配套资金130万元,为农户免费发放种子和肥料……
据了解,沿头溪流域40名五级人大代表成立了科技创新类、产业引领类、科技推广类和服务协调类活动小组,将自己牢牢“绑”在农业产业链,成为产业振兴的“智囊团”。
为民解难 架起民心桥
“该项目已整体完工80%,目前正在加快进度,确保农历年前全线贯通。”11月18日,榔坪镇关口垭村双关线改造项目正加速建设。
关双线是榔坪镇连通外界的“主动脉”,近年来,关口垭至香龙山段近20公里路面破损严重,制约着沿线3个村近3000户群众的交通出行和产业发展。
人民有呼吁,代表有响应。今年3月,在镇人代会上,镇人大代表、经济发展办主任陈建平与几十位镇人大代表共同提议,将双关线改造定为全镇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
“我是人大代表,又是本地人,群众工作我来带头做。”项目还没启动就面临了“拦路虎”,近25公里改造的路段,需要征用的山林土地多达18亩。关键时刻,陈建平和几名镇人大代表主动请缨,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最终133户农户全部自愿签订“零补偿”承诺书。项目开工后,陈建平又和几位代表一起,将“群众接待室”搭在项目一线,沟通协调80人次,调处各类矛盾60余起。
和陈建平一样,全县242名五级人大代表对18个边界村开展“脚量万家”走访,梳理汇总有效建议133件,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和“针头线脑”问题得以解决。
示范带动 蹚出致富路
11月19日,渔峡口镇沿坪村的香梓岩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刚刚采摘下来的鲜果正在分拣、装箱。不久后,这些小果果将发往千里之外的广东、上海,为100多户社员带来近400万元的收入。
覃业涛既是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县人大代表,正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原本没有支柱产业的沿坪村,发展起了猕猴桃种植近3000亩,2021年更是创下了产量达15万斤、产值120万元的销售佳绩,辐射带动近100户农户增收,助力60余贫困户成功脱贫。
“人大代表不仅要自己干的好,更要带领大家过的好,这样我这个代表才当的安心称职。”覃业涛说。
2016年,覃业涛带领几十个“穷乡亲”捣鼓起了不起眼的猕猴桃。6年时间,从种苗选育、技术培训、定植管护到采摘销售,覃业涛一直身体力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白手起家到建起高规格观光采摘园、培训基地、新技术栽培示范基地,摘掉“穷帽子”的沿坪村在覃业涛的带领下成了产业示范村。
市人大代表、高家堰镇盆景大户向意廷开通“人大代表盆景产业服务群”,开展技术指导、盆景销售等服务;市人大代表、康农种业公司总经理彭绪冰向村民开出《玉米新品种小红单》,推动沿头溪流域成为高产抗病新品种的“试验田”……全县建立(服务)产业基地111个,带活了特色产业发展,带富了一方百姓。(作者:高然 李胤)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