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宜昌市夷陵区许家冲村:“代表联络站+”为代表履职赋能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11-23 15:26   [收藏] [打印] [关闭]

“如果新增一个座位的话,我觉得还要把池子的进水管换大点”,村民李连茂说道。夜幕虽已降临,但在许家冲村覃家沱居民点,村民们仍在围绕便民洗衣池建设细节进行商讨。像这样的屋场会,许家冲村代表联络站已经组织了多场。“村里的建设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大家都参与进来,大家说了算”,镇人大代表、村支书望作战如是说。

许家冲村屋场会

今年以来,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始终坚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按照全省“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和全市人大代表“三在三争”活动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以“许家报国,代表在行动”为主题,引导片区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定期接待来访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激活代表履职热情,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全方位打造美丽、幸福家园,村民获得感不断提升。

聚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探索“代表联络站+基层治理”

围绕基层治理,许家冲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探索“村规民约”共管共评、“集中议事”共商共谋、“五民模式”共建共治的“六共”机制,更好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努力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

“村规民约”共管共评。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联络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制定中来,提交村民会议审议后施行,实现“共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人大代表监督下,组织开展村民积分制管理兑现,实现“共评”,扎实推进了村民自治,有效完善了基层治理。

村民参加集中议事日

“集中议事”共商共谋。建立每月“集中议事日”制度,人大代表和党员群众代表集体讨论决议决定大事要事,把“群众怎么想”和“村里怎么做”有机结合,帮助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鼓励大家为发展出谋划策、把脉献计。今年初,在制定农村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时,通过屋场会、茶话会征集采纳到有效意见建议80余条,有效完善了发展路径。

“五民模式”共建共治。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为主要内容的“五民工作法”,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实现代表联系选民“零距离”、服务“全天候”。村民积极投身家园建设,探索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许家冲村民宿产业集体协商新模式,促进了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聚力“长江大保护的示范践行”,探索“代表联络站+生态保护”

突出活动开展有广度、建言献策有深度、实施监督有力度,在代表联络站的功能定位上迭代升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法规宣传、生态修复事业,依法守护一江碧水,共同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长江大保护成效显著

生态保护“门到户说”。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讲活动,助力生态保护思想政策家喻户晓。开展“人大代表讲堂”宣讲法律法规,编排《一江清水》文艺节目,入户上门宣传禁渔退捕政策,号召村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保护母亲河做贡献,展现了人大代表在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中勇当示范践行者的责任担当。

履职行权紧扣重点。坚持依法履职,大会期间,联络站成员积极建言献策,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意见建议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充分彰显联络站的工作成效。闭会期间,围绕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针对升级环保设施不断发声,意见和建议得到积极回应。争取项目投入2000余万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水资源全利用处理,每天可处理污水1.1万吨,水质在线监测达到一级A标准。垃圾干湿分离、污水截污等实现全覆盖。

工作监督全程覆盖。以联络站代表在大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意见为着力点,采取“走出去”监督、“坐下来”问诊的形式,努力将关口前移、监督下沉到一线,对办理工作持续跟踪监督,并在宣传发动、资金争取、项目协调上共同发力,发挥人居环境整治主力军和“战斗员”作用。实现森林覆盖率90%以上,村组道路保持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便民洗衣池、集中晾晒场、移民公园、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应有尽有。

聚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模范实施”,探索“代表联络站+产业发展”

坚持“外引、内培、搭台”并举,实现参与主体融合,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力量,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人大代表谢蓉带动村民就业

坚持多种渠道“外引”。依托人大代表“双重身份”,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需求,创新发挥“人大代表+乡贤”新模式。牵头领办旅游专业合作社,推出大国重器游、高峡平湖游、三峡茶谷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实行统一管理。引进国有投资平台,打造三峡许家冲干部培训中心,建成宜昌首个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2021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村民增收400万元/年,集体增收37万元/年。

坚持优化资源“内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和影响力,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围绕项目引进、沿线道路提升、土地流转等多方面为乡村发展破题。省人大代表谢蓉将本土“牵花绣”技艺与移民文化相结合,建成“牵花绣”非遗传承基地,带领赋闲在家的移民姐妹居家灵活就业。省人大代表肖勇在许家冲投资建设现代化茶叶育苗基地,积极宣传三峡茶文化,引导本土企业双狮岭茶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带动500余名社员增收致富。

坚持加大投入“搭台”。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创新“合作社+企业+农户”共建模式,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引进三峡卷烟厂雪茄手工包装项目,培育民宿、手工、茶叶等产业带头人15名,提供就业岗位412个。支持9户农民从事电子商务,在网络平台上销售农特农产品,实现带动创业一批、安置就业一批。以“共富合约”为引擎,努力实现共同富裕。(通讯员:陈林、李宜锋)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