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助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10-12 17:12   [收藏] [打印] [关闭]

10月9日,南漳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集中学习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意见》,要求县镇人大认真履行职能依法推进共同缔造活动,动员广大人大代表发挥植根于人民的天然优势积极参与共同缔造活动。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意见》下发后,襄阳市人大代表、南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功玉第一时间向县委汇报,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议、主任会议、机关干部职工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会议集中研学,第一时间拟定方案健全工作机制,第一时间深入一线创办试点。在长坪镇长坪社区试点工作中,他坚持从群众身边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入手,通过入户走访、村湾夜话、场院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深化决策共谋,探索了"五队"推进"五管"共同缔造经验,让人民群众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生动实践中有了更多看得到、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盘活集体资源,村民共享成果

漫步在南漳县九集镇良种场村整洁平坦的村道上,富有乡村气息的壁画、装饰墙上的老物件,让人赏心悦目,优美的人居环境孕育着美丽乡村的新希望。整齐划一的小别墅、村民幸福的笑容,理想的田园生活不过如此。

不敢想象,这是2018年群众因生产缺水不断上访、生活困难,需要各方共同扶贫帮困的地方。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等“五共”的“共同缔造”模式下,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村里72口堰塘被当地村霸强占,农田灌溉无水可用,村民苦不堪言,上访不断、干群关系极其紧张。2018年新“两委”班子上任以后,在时任南漳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九集镇人大主席李军组织领导下,采取人大代表走访选民了解反映群众诉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头与人大代表、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座谈等方式,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建议,查找问题产生根源,制定了依照法律程序将72口堰塘收归村集体所有的治理工作方案,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021年9月6日、2022年4月28日通过二轮堰塘经营权发包,共发包37口堰塘、3座水库,有效破解发展堵点,实现集体经济收益20万元。

两年来,良种场村借助政策红利,全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顺利实施硬化、亮化、绿化工程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了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等场所。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九集镇良种场村还设置了“百姓点评栏”,让群众将烦心事、急难事写在此处,村民监督委员会每天收集整理,集中研判反馈,形成了及时浏览、及时办理、及时反馈的共同缔造机制,构建了一条高效、便民、顺畅的工作体系。

南漳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九集镇良种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涛说:“通过百姓点评活动,促进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实现了全民监督,达到了和村民零距离沟通的目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这种好的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扩大百姓点评成果。”

遏制人情乱象,倡导文明新风

曾几何时,在农村今天张家孩子过3岁生日,刘家上人情300元,明天刘家娶媳妇,张家还人情需上500元,后天李家母亲过60岁寿宴......为了回收送出去的人情礼,大家挖空心思,举办各种活动。如除了婚丧嫁娶外,参军、升学都要摆宴席,连母猪下了崽也要摆酒。面对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村民们就像被泥石流裹挟着身不由己地往前进,人人都身在其中、人人都深受其害、人人都无能为力。

为切实纠正制止这种乱象,襄阳市及南漳县人大代表、赵店村党支部书记任秀丽持续将此作为自己任上的头等大事来抓。从2017年开始,由村“两委”班子牵头,选举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乡贤组成红白喜事理事会,从建立制度着手,从党员干部带头做起。首先是严把范围关。规定村民“过事”,婚丧嫁娶不受约束,但除婚丧嫁娶外,任何家庭3年内“过事”不得超过1次,每次“过事”接待三天内不能超过25桌。其次是严把审批关。把村小组理事、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村党支部作为三道把关审批主体,村民“过事”须按流程审批。三是严把管理关。把“支客”和厨子这两类农村“过事”的主要辅助人员通过摸底统计纳入管理范围,要求“支客”和厨子与理事会约法三章,并与村委会签订承诺书,确保依规承接和食品卫生安全。

村民高兴地说,“这样管得好,我用一年节约下来的人情钱,可为家里购买一辆电动车。”如今,先申报再“过事”已成为该村村民的自觉习惯。赵店村的试点经验充分彰显了群众自治的强大生命力,目前,南漳县已在全县推广红白理事会机构,并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亲任理事长。全县280多个村(社区)实现红白理事会组织全覆盖,真正形成了“成员大家选、章程大家定、规矩大家守”的自治格局。据粗略统计,此举为村民至少减轻了70%的人情负担。

融合开展“实践”,社区共建共治

今年4月以来,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南漳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围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田园、进农户”主题深入开展“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南漳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曼曼琢磨着既要落实县人大“五进”行动,又要展现宣传工作特色,必须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想办法,特别是5月份省委在全省启动了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后,更加坚定了她坚持融合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信心和决心。南漳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城关镇卞和社区党委书记郭俊也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以前,居民们都以为志愿服务就是做义务劳动,做义务劳动觉得是政府的事,大家不愿意参与,形成了‘社区在干、居民在看’的被动局面。”卞和社区党委书记郭俊说。

为了让志愿服务“活”起来,让爱心有足迹、可回味、能传承,同时放大美德效应、激发志愿服务热情,今年6月初,该社区创新打造了“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新模式并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

“时间存折”让志愿服务既“有德”又“有得”,加大了对美德行为的放大效应,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时间存折”志愿队伍。凤凰新城小区67岁老人童祖富就是其中一员,他长年热爱公益、服务群众,把社区当做自己的家,开展入户宣传、调处矛盾,群众有需求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6人申请加入志愿服务,并成立了“银发调解志愿服务队”。各级人大代表也在助推各界社会力量积极融入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组织社区退役军人联合成立“老兵冲锋志愿服务队”,不定期于晚上10:00-12:00之间到相关场所进行巡逻执勤,共同营造安定祥和的社区氛围。帮助社区创建平安志愿服务队,针对社区禁毒、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宣传引导,开展帮扶关爱活动,帮助了一批重点人员。配合“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以小区为单位开发“E家人”社区治理小程序,通过居民“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促使一批环境整治、矛盾调处、便民服务等民生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

郭俊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我们要将“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到每位居民心中。

目前,全县一千一百多名四级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县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发挥着能动性和带动性作用,全力助推“金南漳”的发展。(南漳县人大办公室 刘继国 梁群芳)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