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枝江市人大常委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8-30 10:40   [收藏] [打印] [关闭]

全省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将实践活动与“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结合起来,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中来,奋力谱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枝江实践”新篇章。

共商共谋聚民意

(一)搭建共商共谋平台。在镇(街道)、村(社区)新建代表之家9个、代表联络站52个、流动联络点168个,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搭建起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结合各地特色新建24个专业代表联络站,把代表活动延伸到优质粮、水果、水产、畜禽、蔬菜等特色产业链,链接合作社500多家、规模养殖户675家、农户5万多户。组建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微信群,代表在群内随时以图文形式向“一府一委两院”提出意见建议,相关承办单位在24小时内作出领办回应,一周内在群内向人大代表答复办理结果,通过该群收集到道路交通隐患、水利设施建设等问题300余个,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二)找准共商共谋切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渠道全方位征集监督议题,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选题,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让人大监督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推行重大民生事项人大代表票决制,让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参与到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来,推动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问安、白洋、顾家店等镇分别在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首次票决出“持续推进擦亮小城镇项目建设”等民生实事,提交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三)丰富共商共谋形式。聚焦“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主题,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代表小组活动,依托代表联络站,以“一站多点”的形式每月安排两次代表接待选民日,收集民意、聚合民智。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党员干部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暨“代表走访月”活动,收集意见建议400余条,归纳整理为60余条,帮助解决柑桔交易分拣中心建设、企业招工难等问题20余个。组建机关干部职工民意收集队,结合“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多渠道、多方式广泛收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的民生需求,归纳整理4个方面36条意见建议经主任会议审定后,交“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邀请人大代表参加“三查(察)”等活动50余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33人次,邀请普通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6人,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渠道。

共建共管汇民力

(一)强化民主监督促共建共管。一改往年常委会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对口督办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常规”方法,建立健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领导领衔督办、专(工)委对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的工作机制,确保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制定出台《枝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对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和垂直管理部门年度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的实施办法》,在每年年初的人代会上组织全体代表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测评得分靠前的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给予奖励加分,测评结果靠后的确定为整改对象。听取全市园区建设情况、全市农业品质品牌建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报市委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

(二)代表引领示范促共建共管。以开展人大代表“三在三争”活动(在选区选举单位争做践行初心的表率,在代表工作平台争做依法履职的表率,在本职岗位一线争做建功立业的表率)为总抓手,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中来,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市人大代表孙小华将工业领域的环保科技手段应用到乡村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把荒塘废堰“变废为宝”,建成孙家港生态园,同时以“美丽乡村”为主题,规划兴建200亩垂钓采摘园、260亩“七星湿地”、500亩“智能蔬菜基地”。面对7月以来连续高温干旱天气,问安镇16名市镇人大代表自发组成杨家山片区志愿服务小分队,手拿铁锹,光着脚板挖“机窝”,疏通进水口50余米,赢得群众点赞。马家店街道人大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组织区域内市人大代表共同商议改造方案、共同参与施工过程监督管理,改造完成后组织人大代表对改造成果进行评价验收,真正将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三)动员群众参与促共建共管。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调动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我干你看”为“一起干”。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赵家冲村工作队发动该村村民主动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对主次干道、房前屋后开展“搬家式”大扫除、大清运,彻底清除陈年垃圾、卫生死角。群众自发拆除私自搭建的附属屋、铲平垃圾堆放点,通过改造原来的“腌臜窝子”变成了“庭院花园”。市人大代表、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平在农户庭院整治中发动村民提供废弃的坛子、罐子、碾子、磨子等作为建筑材料,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保留了乡土特色。安福寺镇人大代表、蔡家嘴村党支部书记董犟结合村规民约、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制定家庭诚信档案积分评定细则,动员道德评议会定期审议家庭积分情况,达到积分条件的村民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引导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共创共享惠民生

(一)聚焦助企纾困,共创优质环境。将“三主联动”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活动(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下,人大代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深入联系市场主体,监督“一府一委两院”责任主体更好履职)确定为创新工作品牌之一,组织834名人大代表与3020家市场主体结对,组织人大代表“零距离”倾听市场主体心声,督促“一府一委两院”“零延时”解决市场主体困难,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自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走访收集市场主体反映的问题困难200余个,推动土地平整进度慢、审批等待时间长等一批问题得到解决。市人大代表、七星台镇党委书记赵少俊针对湖北宇鼎管桩有限公司订单不足问题,与企业负责人一同前往石首市考察对接,争取到总合同价2亿元的混凝土管桩订单。顾家店镇人大代表方正军为满庭香果蔬合作社争取了2万余元果蔬病虫害防控药剂,并联系秭归专家到合作社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二)助力乡村振兴,共育富民产业。以推动“四个枝江”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为主题,在全市人大系统开展“三强一促”(强示范、强产业、强基层、促振兴)活动,各级人大代表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技术推广、服务协调等岗位上主动作为、贡献力量。宜昌市、枝江市人大代表李开梅创办的枝江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粮食全产业链优势,带动社员1000多户,发展订单农业2万多亩,每年开展社会化服务30万亩次,帮助153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市人大代表、枝江市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易爱武在全市率先发展池塘罐体这一绿色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带动全市发展池塘罐体318个,技术服务范围覆盖周边9个县市,通过养殖技术培训、水产品销售、为周边村代管代养、年终分红等方式带动了一方农户共同致富。

(三)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幸福生活。修订《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监督市人民法院庭审工作实施方案》,每季度组织20名代表视察法院庭审工作,收集整理代表所提意见建议,交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在下季度庭审座谈会上向代表反馈办理情况,促进案件审判质量提升,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安全生产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全市打击治理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进行调查,督促相关问题整改到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新能源充电桩安装、人口老龄化应对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重点研究课题,组织专班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助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枝江市人大常委会 郑小艳)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