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人大代表进田头 “沉睡土地”焕新颜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8-11 09:24   [收藏] [打印] [关闭]

夏日炎炎,田头青翠绿苗拔地而起,满满都是丰年的希望。近日,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柏木坪村二组和八组往日无人问津的“荒土地”响起了阵阵挖机轰鸣声,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了松软平整的良田。撂荒地蝶变“丰收田”,正实实在在地在柏木坪村上演。

撂荒地变“希望田”,守牢百姓“命根子”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柏木坪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一老一小”,农业生产效益低,“家里没人可以种,流转没人愿意要”导致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撂荒。

如何才能让一直沉寂的撂荒地“活”起来?夷陵区人大代表朱明国作为柏木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看着村里一亩亩土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心里满是焦急,却因为没有合适的契机,一直无法对村里的撂荒地进行综合整治。今年2月,中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指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4月,夷陵区小溪塔街办专题召开了撂荒地清理整改工作会。

工作会的召开让朱明国看到了希望,为紧紧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先是主动邀请街办农业农村办、党群中心三农股的专家到村里召开代表会,组织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会讨论,会后更是组织村“两委”班子走遍全村开展撂荒地情况摸排。村民们看到戴着草帽、衣衫湿透的朱明国,还不忘打趣“朱书记,这么热的天还亲自下田搞检查啊”,“我本来就是农民出身,这叫回归本行,哪能叫检查”朱明国笑呵呵地和村民们聊天,也不忘顺便宣传撂荒地整治的重要性。

朱明国说,“我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必须要为人民着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绝对不能荒了!”历时四天,柏木坪村干部们走遍了全村,根据摸排的情况,决定集中整改二组及八组,共涉及20户40.57亩土地。

撂荒地变“致富田”,充实村民“钱袋子”

在朱明国和小溪塔街办撂荒地整治工作组前期的牵线搭桥和沟通对接下,对村里整理出来的几块撂荒地,经村集体研究,先由村委统一安排人员进行开荒,开荒出来后交给村民自己或是亲朋好友、隔壁邻居耕种,村委可以提供复种种子,实在无人耕种的由村集体来统一安排,先种植黄豆,等到年底再进行其他作物种植。

正当村委会信心满满筹划发展蓝图时,工作却被迫暂停了。二组的几户居民长期在外,家中田地无人种植,村工作人员与其联系告知村里撂荒地整治措施时,他们却提出了反对,“这田我们自己不种,别人也休想占我们的田!”朱明国得知这个消息后,先是电话联系了这几户村民,但对方情绪激动不听解释,朱明国又找到还在村里居住的这几户村民亲属介绍相关情况,并请他们帮忙牵线联络抽时间面谈。经过多方辗转,村委会和几户村民再次取得联系,考虑到几位村民家住小溪塔城区,白天要上班,晚上才有空,朱明国便带着村干部、网格员、老党员代表,等到他们下班后再上门做工作,“田还是你们的田,村里帮你们开荒,你们来决定给谁种、种什么,土地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撂荒地整治不仅是工作任务,也是咱们创收的路子啊。”在朱明国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劝导下,这几户村民放下了戒备,体会到了村两委为群众着想的良苦用心,第二天他们都主动打电话回复同意意见,并委托村委帮忙协调。

“沉睡”的撂荒土地再次被激活,不仅使得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还吸纳了不少当地村民就近务工照顾家庭,既解决土地荒废的问题,又让农户从中受益,充实了“钱袋子”。

撂荒地变“幸福田”,温暖群众“心窝子”

除了外出打工、长期不在家的村民,还有部分良田是因为村民“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撂荒,因为地处偏远,外加村民大多年岁已高,家里的年轻劳动力不是外出打工就是搬进城里,听说村里要整治撂荒地,这部分村民喜忧参半,既开心土地不再荒废,又担心没人打理,几年后又变回老样子。

朱明国又带着村干部、网格员到村民家中讲解政策,了解他们的顾虑,并主动承诺帮助他们与邻居协调,“我这人大代表、村主任都是你们亲自选出来的,这点事交给我处理,你们就放宽心吧。”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们又是电话联系、又是上门入户,经过不懈的努力,八组13户居民的撂荒地都找到了“主”,朱明国带着村干部上门给群众报喜的时候,大家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

夷陵区人大代表朱明国积极参与“代表进田头、农民得甜头”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是今年全市人大系统“双五”“三在三争”活动开展以来,夷陵区各级人大代表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充分发挥代表带头作用的一个缩影。(夷陵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赵新锐 罗超)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