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秭归县杨林桥镇:人大代表争当“五员” 助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秭归县杨林桥镇是生猪养殖大镇,年出栏生猪15万头,占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生猪产业亿元村达到5个。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养殖污染带来的环境保护压力骤增,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破解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中养殖污染难题,杨林桥镇人大坚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组织和发动各级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好代表职能作用,全力助推全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一是深入选区联系群众,争当“宣传员”。结合“三在三争”“双五”“代表工作日”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与选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组织代表深入选区开展全域“大走访”。通过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召开人代会、群众屋场会、“村落夜话”等方式开展高频次环保政策和生态养殖宣讲,同时发放《致全镇养殖户的一封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断提升养殖户(场)的环保意识。划分5个代表活动小组分区域开展生态养殖技术培训指导,鼓励养殖户(场)建设异位发酵床、三格式化粪池、沼液存贮池、堆粪棚等配套设施,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实现粪污减量化排放;推广畜-沼-果、畜-沼-蔬、畜-沼-林种养结合模式,充分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粪污进行消纳吸收,促进畜禽粪肥低成本还田利用。
二是收集民意依法履职,争当“调研员”。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深入村落、田间地头,认真听取养殖户对于全镇畜禽养殖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将相关困难和问题转化为有针对性的代表议案建议。杨林桥代表团在秭归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推进养殖业科学发展”的议案,并密切关注议案办理情况,积极协助县直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答复。在镇人代会上为与会人大代表发放《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滴净水——杨林桥镇保护环境倡议书》,依法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杨林桥镇集镇规划建设和畜禽养殖管理的决议》,明确禁养区划定范围及禁养畜禽要求。镇人大将镇人代会和闭会期间收集的关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16条建议梳理后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按照“谁主管、谁处理、谁反馈”和“谁提出、反馈谁”的原则,对办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办理,限时向代表群众进行反馈,促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全域排查重点整治,争当“战斗员”。组建由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等130人组成的排查整治专班,进驻14个村逐户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查,做到摸清家底全覆盖。共排查养殖户5217户,发现养殖污染问题332个,按照未批先建规范备案手续一批;涉占基本农田建猪栏责令限期拆除一批;治污设施不达标开展技术规范指导,限期整改销号一批;直排或疑似直排查处打击一批的总体原则,现场交办问题,限期督查整改,确保问题存量及时化解。
四是执法检查巩固成效,争当“监督员”。组织人大代表联合环保、畜牧、国土、林业、水利等部门开展不定期执法检查,加大对养殖污染巡查频次,对发现的养殖污染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对直排、乱排等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截止目前,共下发环境违法告知书12份,责令现场整改、提供技术指导12户,立案调查处理4户,移交案件1件。
五是引进项目源头减量,争当“服务员”。为从源头减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杨林桥镇县镇人大代表、党委书记刘厚斌带队赴贵州省兴义市考察学习经验,招商引资引进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将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与秸秆等原料堆肥腐熟后,转化成为有机肥料。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建设一线集中视察,跟踪监督该项目建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协调、早整改。为让项目落地见效,镇人大主席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建立粪污收集机制,在养殖户密集、粪污处理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粪污分散收集点,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牵头,负责引导养殖户将粪污初步处理后送到收集点,再由厂家用吸粪车密闭运输,形成“厂家+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养殖户”的多方受益利益连接机制。该项目预计年可加工生产4万吨有机复合肥,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以上,既变废为宝,又增收致富。(通讯员:邓兴婕)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