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践行新修订的《代表法》 守正创新担使命——丹江口“五级代表行动”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水源区答卷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8-06 14:35   [收藏] [打印] [关闭]

丹江口,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坝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殷殷嘱托,肩负起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使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以下简称新修订的《代表法》)实施以来,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九年深耕的“五级代表在行动”工作品牌,坚持守正创新、专业赋能、数字驱动,不断探索将守护核心水源区的国家使命融入代表履职实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水源地焕发蓬勃生机。

品牌筑基,五级联动畅通民意“连心桥”

新修订的《代表法》关于代表密切联系选民的要求,在丹江口得到生动实践。自2017年首创“聚力脱贫攻坚·五级代表在行动”工作品牌,十年来,867名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持续深耕,编入63个活动小组,依托“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季度履职闭环,累计解决实际问题1690件,实现了从“单点攻坚”向“全域联动”的跃升。

主题深化服务“国之大者”。从脱贫攻坚战场代表入户率100%、推动产业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到2021年升级“净岸护水”行动,创新联动北京海淀区、天津西青区人大建立跨域监督机制,2024年共同增殖放流鱼苗2万尾,筑起“终点——源头”生态防线;再到2025年响应湖北“建成中部战略支点”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六访六促”活动,助力构建“两主三优一特一新”(水经济、数字经济主导,生命健康、电子信息、专用车优势,文旅特色,环保新兴产业)产业格局,持续深化拓展。

“哨所”前移畅通民意。在库区重点乡镇和移民新村建成“18个代表之家+59个代表联络站+N个移动联络点”的全覆盖体系。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库区沿岸垃圾桶不够”等细微呼声,催生“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垃圾处理机制,将民情转化为净岸护岸硬举措。创新“村镇市”三级问题交办,分层化解民忧,如通过市级联席督办,5日内解决贫困户子女教育补助滞后难题。十年坚守,“五级代表行动”品牌已成为民意直通、上下贯通的坚实桥梁。

专业赋能,靶向施策释放代表“新动能”

落实新修订的《代表法》发挥代表专业特长的要求,丹江口市探索出“专业化+数字化”双轮驱动的创新路径。

专业小组精准发力。按生态环保、法治建设等7大领域组建专业代表小组,283名行业专家型代表在“双组长制”(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专工委主任)引领下精准破题。生态环保组推动“人工快渗+管网截污”技术应用,使浪河支沟水质从Ⅳ类跃升至I类;城建交通组提出法桐飞絮“控增量、减存量”方案,治理树木2000余株,城区飞絮量骤降80%;农业组带动300农户发展草莓种苗产业,亩均增收4000元,科技富农成效显著。

数字矩阵直通民意。打造“家站点链”数字矩阵,63个“一站一品”联络站全域覆盖。创新“代表码亮身份”,群众扫码即可直联代表,2024年累计“指尖”解决问题318件,接待选民2700人次。六里坪镇“代表马上见、意见码上提”小程序实现民意快速直达、办结率与满意率双100%;丹赵路街办“云上两站”(线上代表联络站和检察联络站)推动民生问题高效办理。数字赋能有效打通代表履职“最后一公里”。

闭环问效,法治护航确保民意“真落地”

紧扣新修订的《代表法》提升建议办理实效的要求,丹江口市以法治思维构建“三阶闭环”机制,让民主可感可触。

前端精准把脉。推行“调研+专家库”双轨制,围绕库区保护等开展专题调研23次,确保建议“上接天线、下接地气”。200余名代表在基层“共同缔造”中化解纠纷181件;法治建设组“党建+法治”化解积案12起,基层善治根基不断夯实。

中端联动攻坚。重点建议实行“双领办”(主任会议成员重点督办+政府领导牵头领办),2024年推动1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收集率达90%;基层首创“人大+检察”监督模式(如丹赵路街办代表联络站和检察联络站“两站融合”),运用公益诉讼,有效解决校园有毒有害玩具、沙沟河污染等治理难题。

末端群众评效。创新“四单法”(选民点单、代表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建议办结率达93%,群众满意率高达98%。十年累计推动283项生态环保问题、458个企业排污问题整改销号,每一个闭环都是民主成色的生动注脚。

情怀铸魂,“守井人”精神闪耀家国担当

新修订的《代表法》明确代表服务国家战略的义务。在丹江口,“守井人”精神已成为五级代表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力量源泉。

赤诚守护写忠诚。代表们十年如一日,累计巡护库岸线2300公里,推动建立“海陆空”立体监测体系。他们带头拆除网箱、说服亲朋转产,积极参加丹江口库区“小水滴”志愿服务,坚持记录水质,为生态搬迁奔走协调。一位三代为南水北调搬迁的老代表道出心声:“能让北方亲人喝上放心水,值!”

“绿色转型”显担当。代表们积极走访企业,提出绿色发展建议,推动产业绿色升级。财政经济组“一企一策”化解汉江集团资产处置困局,文旅组力促北京一轻食品产业园落地,年消化柑桔6万吨(占全市产量30%),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奔流不息的汉江碧水,映照着五级代表依法履职、为民尽责的初心。面向未来,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新修订的《代表法》为根本遵循,持续深化跨域协作,共建京津冀——水源区水质保护共同体;完善“履职积分+激励退出”评价体系,激发代表活力;拓展数字赋能,推动“云上两站”全域覆盖和民生问题办结率向95%以上跃进,让“丹江口实践”在守护国家水脉的伟大征程中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潘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