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家站”连民心 “行动”见实效 房县人大代表在服务支点建设一线展风采
初秋的房县,处处跃动着民主与法治的活力。樱桃园里、工厂车间、田间地头,149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忙碌的身影,成为这个季节最美的风景。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回应期盼,在服务支点建设最前沿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家站”融合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傍晚时分,土城镇代表之家依然热闹。村民老李指着新修的灌溉渠,脸上洋溢着笑容:“多亏了代表联络站,我们反映的用水问题三天就得到了解决!”
这样的场景在房县已成为常态。今年来,房县创新推行代表“家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治办、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共建共享,实现“一站多能”。门古寺镇完善22个村级联络站,军店镇创设“代表码”,开展代表码上见、实事码上办活动……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化代表之家20个、代表联络站126个,累计接待群众58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20余起,真正实现了“大门常开、代表常在、群众常来”。
产业一线 代表助力乡村振兴
在大木厂镇安羊沟村,银杏叶正焕发着“金色魅力”。“以前我们的银杏叶当柴烧,现在变成‘金叶子’了!”村民兴奋地介绍。人大代表调研后提出的产业发展规划,让这个偏远山村焕发生机。如今,村里开发出银杏茶、银杏酒等系列产品,与泸州老窖达成合作,首批产品上市即售罄。
产业一线处处闪耀着“代表智慧”。尹吉甫镇代表聚力艾草产业助力“尹公艾”打通销售渠道;五台乡代表挂钩联系黄精基地提供技术指导,野人谷镇代表急群众所急,两周内帮助菜农销售滞销蔬菜80万元;白鹤镇代表结对帮扶20余家企业,解决海关审核、灌溉设施等难题;在姚坪组织代表6轮次清理堵河消落带垃圾,守护一库碧水;上龛乡代表推动白玉河口电站复建工程……代表们扎根产业一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创新实践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没想到晚上散步时反映的问题,第二天就有了回音!”红塔镇况营村村民为代表工作效率点赞。该镇创新“夜话会”形式,利用晚间农闲时间收集民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回龙乡的“田间地头调解会”把课堂搬到农田,以“田埂当凳、草帽当桌”,成功调处纠纷11起;青峰镇代表积极参与应急抢险,成功避险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窑淮镇推行“三色”动态监督机制,推动12项重点问题全部清零。这些创新实践,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上半年该县各级人大代表累计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380余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560余件,提出意见建议420条,办复率达93%。一桩桩、一件件,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如今,在房县的城乡巷陌,人大代表履职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用真情倾听民意,用实干诠释担当,正成为服务支点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携手同行,共同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民主法治新篇章。(王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