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枝江市:“群内”发声“不打烊” 代表履职“全天候”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6-26 11:12   [收藏] [打印] [关闭]

近年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发挥代表作用,组建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微信群,实行“代表随手发、政府马上办、人大持续督”的全链条监督模式,致力于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解决,实现人大代表“群内”发声“不打烊”,履职为民“全天候”。

组建微信群,代表随时随地在“群内”发声

一是架起沟通联络“连心桥”。2017年初,枝江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了“枝江人大代表监督工作群”,要求市政府领导人员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进群,作为本单位在群里的联络员,专门负责联络代表、回应代表、反馈工作情况。目前,“枝江人大代表监督工作群”在群人数超过300名,232名枝江市七届人大代表成为了这个“群”的主要成员,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已派出70余名联络员入群。

二是建立问题反馈“明白账”。制定《枝江市人大代表监督工作群管理制度》,由市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委负责运行,并指定一名同志作为群管理员,建立“枝江市人大代表监督工作群提出建议及处理情况台账”,登记每日群内市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建议,并对问题建议处理情况跟踪督办。截至目前,已登记跟踪560件问题建议。

三是打造即接即办“快车道”。市人大代表在微信群内采用“清单化”精准监督和“手机随手拍”相结合的方式,把自己发现的和身边的群众反映的问题随时“晒”到群里,部门联络人员必须当日作出领办响应,一周内在群内答复办理情况。对一周内难以办理的问题回复时长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对代表提出的存在职能交叉、难于确定领办部门的问题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与市政府督查室联系沟通,确定一个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办理。

通过微信群聊实时进行沟通,突破了地域空间限制,代表反映问题无论是时间还是人工成本,都大大降低。该工作群不仅提高了代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实时平台,现已经成为枝江市人大一条反映处理社情民意的“高速路”。

搭建平台,代表有的放矢在“群内”发声

枝江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各种方式,让全市8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进站接待选民、入户走访群众、湾子会和屋场会面对面谈心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将监督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确保代表群众“群内”发声有的放矢。

一是推动联络站点全覆盖。换届后,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838名各级人大代表编为45个代表小组,按照统一模式在镇(街道)新建代表之家9个,在村(社区)新建代表联络站52个,新建流动联络点168个,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结合各地特色新建24个专业代表联络站,把代表活动延伸到优质粮、水果、水产、畜禽、蔬菜等特色产业链。群众随时随地就近能找代表反映问题,代表随时能为群众“群内”发声。

二是推动约见选民常态化。常态化开展“1020”选民接待日活动。每月10日、20日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走进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带头以人大代表身份进站接待选民,收集意见建议,在“群内”晒出。创新“湾子会”“七点议事厅”“人民议事厅”等议事方式,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共同议事协商邻里间的大事小事,针对性收集意见建议,在“群内”反映。常年性开展“代表走访月”活动。自1992年《代表法》颁布以来,每年6月都组织开展“代表走访月”活动,征求在枝各级人大代表、选民对市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及其所属部门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在“群内”发出。深入开展“三访三促”(访主体促发展、访部门促优化、访群众促满意)优化营商环境品牌创建活动,组织800余名人大代表联系3万余家市场主体、2万余名群众,35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25家政府组成部门,定期上门走访,收集意见建议,代表“群内”发声有针对性。扎实开展“三强一促”(强示范、强产业、强基层、促振兴)活动,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技术推广、服务协调4类岗位,400余名农业领域人大代表“领岗”履职,为农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听群众唠嗑,代表群内“发声”有质量。

三是推动联系选民制度化。完善“双联”制度,枝江市人大在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每位常委会委员固定联系5名市人大代表,每位市人大代表固定联系原选区20名选民,促进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开展,让人大代表能及时了解选区选民的急难愁盼,从“小切口”出发解决民生“大问题”。

深度激励,代表积极主动在“群内”发声

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让代表积极主动在“群内”发声,为民代言。

(一)大力开展评估考核。出台《枝江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积分制评价办法(试行)》,对市人大代表履职的20项具体内容进行百分制考核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推荐代表连任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过关的进行约谈,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二)大力选树精品建议。每年年底对市人大代表全年提出的建议和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复盘,开展市人大代表“好建议”评选。对所提建议内容实事求是、事由清楚、意见具体、简明扼要、切实可行、相关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的等进行通报表扬,并通过多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介,鼓励代表多提“精品”建议。

(三)大力培育典型示范。每月在全市选树代表之星,在枝江人大微信公众号、枝江人大网、市融媒体中心开设专栏进行宣传,已选树美丽乡村设计师罗海霞、养牛致富带富一方肖贤方、开展粮食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助农增收李开梅等一批优秀人大代表典型,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介,形成代表履职“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代表勇担当、争一流的意识,促进更多的代表在“群内”发声。

强化督办,代表大有可为在“群内”发声

枝江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办、督、评”闭环机制,力争代表“群内”反映的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一是多方“办”。对代表“群内”发声提出的问题建议,督促市政府完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承办单位“三位一体”办理体系,同时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纳入“家站点”问政议事范畴,邀请人民议政员、人大代表、选民代表与承办单位一起找原因、寻对策,推动问题尽快解决。

二是联合“督”。对代表“群内”发声提出的稍微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健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领导领衔督办、专(工)委对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工作机制,定期赴现场督办,并提请市委将部分重点意见建议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督查内容,每月通过《民情专报》在全市通报问题的解决情况。

三是群众“评”。建立办理情况公示制度,每月在代表联络站将承办事项进展情况、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办结后,由人大代表将办理情况反馈给当事人,当事人对办理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不满意的,限期整改后再次测评。今年5月上旬,市人大代表龚振华就三合小区李阿姨反映的“绿化带树木影响底层住户采光”问题进行回访,李阿姨连连称赞:“有困难找人大代表反映果真管用,不到十天时间道路两边树木就全部修剪好了,阳光照进来屋里敞亮多了,我非常满意!”。

“枝江市人大代表监督工作群”组建以来,人大代表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代表“群内”发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均全部办理回复,问题已解决的达到85%,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助推了枝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通讯员:姜云)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