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枝江市:“代表有约+民情专报”组合 趟出为民解忧新路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代表有约”活动品牌和民情专报制度,动员全市800余名人大代表紧贴“地气”察民情,靶向用力解民忧,释放出1+1>2的叠加效应,趟出一条为民解忧的新路径。
“代表有约”——倾听民声
打造“代表有约”活动品牌,组织人大代表通过进站接待选民、入户走访群众、线上收集意见等形式,了解群众诉求。
一是定期进站“约”。扎实开展“1020”接待日活动,每月10日、20日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站接待选民,与选民面对面交流,倾听选民心声,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带头以人大代表身份进站接待选民。截至目前,人大代表累计接待选民40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600余条。
二是主动上门“约”。深入开展“三访三促”(访主体促发展、访部门促优化、访群众促满意)优化营商环境品牌创建活动,组织800余名人大代表联系3万余家市场主体、2万余名群众,35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25家政府组成部门,定期上门走访,收集意见建议。扎实开展“三强一促”(强示范、强产业、强基层、促振兴)活动,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技术推广、服务协调4类岗位,400余名农业领域人大代表“领岗”履职,为农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市人大代表向祖红认领“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岗位,将柑橘管护“硬核”技术印成小红书、小红单,送到农户手中,带领果农走上致富“快车道”。
三是线上随时“约”。推出民情二维码,人大代表24小时“线上”值班,群众扫码即可“一键找代表”反映问题,实现“码上说、马上办”。今年,共收到代表“码”上提出的涉及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等方面“微建议”13件,都得到及时办理。例如,今年2月,宜昌市、枝江市人大代表谭俊“码”上收到群众反映的“井盖放置不规范导致盲道被破坏”问题后,立即核实上报,住建部门当天领办,第二天就对城区人行道458处隐形井盖进行了排查,发现并复位井盖16处。
民情专报——道出民情
对代表收集的群众诉求,实行分级处理,属镇(街道)村(社区)办理的,由镇(街道)人大跟踪督办;需提请市级层面解决的,由市人大常委会整理形成民情专报。
一是坚持定期编发。每月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将需市级层面解决的问题整理形成民情专报,专题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送,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签批交办。目前,已编发民情专报3期,梳理意见建议32条。例如,针对“百里洲镇急需配备消防车”问题,市长亲自上阵指挥,仅用一周时间就将消防车配备到位,解决了群众“心头大患”。
二是坚持原汁原味。对代表们提交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原汁原味整理汇总,反映出人民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意愿。同时,按照“已办结”、“办理中”、“无进展”三个层次,在每期民情专报中通报前期意见办理进度,办结方可销号。
三是坚持举一反三。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个性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排查梳理同类问题,实现由一个问题延伸挖掘一类问题,推动办成一批民生实事。例如,问安镇群众反映“问安集镇至袁码头村农村客运车停运,导致村民出行困难”,排查后发现其他镇也存在类似情况,于是一并纳入民情专报转交市政府办理。
有呼必应——力解民忧
为推动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得到解决,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办、督、评”闭环机制,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一是多方“办”。督促市政府完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承办单位“三位一体”办理体系,同时将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纳入“家站点”问政议事范畴,邀请人民议政员、人大代表、选民代表与承办单位一起找原因、寻对策,推动问题尽快解决。
二是联合“督”。健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领导领衔督办、专(工)委对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工作机制,定期赴现场督办,并提请市委将部分重点意见建议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督查内容。截至目前,纳入民情专报的32个意见建议,9个已办结,7个基本完成,13个正稳步推进,3个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办理,已向代表解释。
三是群众“评”。建立办理情况公示制度,每月在代表联络站将承办事项进展情况、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办结后,由人大代表将办理情况反馈给当事人,当事人对办理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不满意的,限期整改后再次测评。经群众评价,已办结的9个意见建议有6个获非常满意等次,3个获满意等次。5月上旬,市人大代表龚振华就三合小区李阿姨反映的“绿化带树木影响底层住户采光”问题进行回访,李阿姨连连称赞:“有困难找人大代表反映果真管用,不到十天时间道路两边树木就全部修剪好了,阳光照进来屋里敞亮多了,我非常满意!”(通讯员:郑小艳)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