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兴山县:探索法院“法暖家长里短”与人大“代表行动”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3-05-16 17:10   [收藏] [打印] [关闭]

兴山县法院、县人大法制委、昭君镇人大主席团在昭君镇开展“法小兴”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为建设具有兴山人大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开启“人大代表‘家站点’+‘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工作队”协同新模式,兴山县人大法制委、县法院、昭君镇人大主席团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基层实践,结合山区办案特点,积极探索法院“法暖家长里短”与人大“代表行动”有机结合的方式,建立“法官+代表”工作模式,将人大代表监督和“法官”审判工作深度融合,有效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提升司法服务温度和力度,打造“法暖家长里短”工作品牌,积累全过程人民民主、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兴山经验。

建基地强队伍,提高诉前调解效率,判后答疑效果良好。以昭君镇为“法暖家长里短”人大代表实践基地,以“法小兴”法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探索“法暖家长理短”与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结合路径,实现人大代表“家站点”和“‘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工作队”高度融合,将司法资源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实现 “1+1>2”的良好效果。成立“‘法暖家长里短’人大代表实践基地”1个,“‘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工作队”11个,89名县镇人大代表、法庭干警成为“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工作队成员。“法小兴”设计以昭君文化、法治文化为主要元素标识,以“‘法院+代表’,案结心顺”为服务宗旨,打造“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工作队品牌,向人民群众展示司法队伍服务于民的积极向上形象。自探索和开展“法院+代表”工作模式以来,“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队已开展了7次活动。人大代表参观人民法庭并旁听庭审,法庭干警针对基层常见的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侵权纠纷等开展法治培训宣讲,并通过开展香溪河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巡河调研等活动,在互动过程中增进了对彼此工作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参与调解矛盾纠纷的法律底气,帮助当事人从“法、理、情”多方面打开心结,高效促成矛盾纠纷化解;法官也通过人大代表履职监督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强化了对矛盾纠纷背后成因的深度思考,督促和引导法官从群众的角度看待问题,做到法理结合。仅1个月时间,“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队已参与矛盾纠纷调解35起,法官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判后答疑和回访7件,服判息诉率达100%,展现了“法院+代表”工作模式的良好效果。

抓三项工作落实,诉讼服务更加便捷,提升群众司法满意度。一是“代表入庭”。人大代表定期到县法院机关和人民法庭开展调研和监督工作,通过旁听庭审、参加诉前调解等活动,监督推动对社会影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执行。特别是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大代表更加注重加强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现场调查、庭审合议等活动,主动参与释法普法工作,让“不穿法袍的法官”成为人民群众在法院和基层法庭的“耳朵”和“眼睛”。二是“法官入站”。县法院法官借助昭君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家、站、点”等阵地,与人大代表一道广泛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宣讲、模拟法庭等以案释法活动,常态化开展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拓宽法治建设平台,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三是“法治入心”。人大代表参与纠纷调解,把“法言法语”转化为“乡言村语”,用群众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化解矛盾于诉前;法官把“乡言村语”归纳成“法言法语”,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法暖家长里短”核心要义。县法院在昭君镇昭君村设立法官工作室,并把该村列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联合该村县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协同开展工作,由县法院法官团队每月驻点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以“面对面”方式提高“见法率”,降低“纠纷率”,成功打造“无讼”村居。为放大示范效应,将全县99个基层调解组织引入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与代表联络“家、站、点”形成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群众既可以通过手机在线申请调解,也可以就近选择人大代表“家、站、点”现场解决问题,搭建起基层群众诉讼服务“快车道”、“连心桥”。

突出四个重点,共同缔造法治社会,增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一是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队结合“一线三问五聚焦”开展工作,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发挥作用,为加快实现“四化同步、振乡兴村、昭君文旅、六创六争、千亿兴发、高铁新城”二十四字强县工程基本方略作贡献。二是保障良法善治。吸纳更多人大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以亲历司法活动的感受,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折不扣落实到司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三是深度融入“三农”工作。“法小兴”法律服务志愿队着重围绕农村打牌赌博、留守儿童、环境保护、涉农纠纷四方面开展专项工作,守护“三农”工作基本盘。四是健全体制机制。制定“法暖家长里短”人大代表行动方案,完善“法小兴”法律服务“月安排周活动”工作制度,建立基层人民法庭庭长担任乡镇人大代表工作机制,通过制度性工作成果,提升活动质效。“法官+代表”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很多地方单纯用法治或德治无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法治力量,为“共同缔造”基层法治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们“小切口”深化“代表行动”找到了有效结合点,推动了农村基层法治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目标的顺利实现。(兴山县人大法制委)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