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五化”打造高质量代表“家站”
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是基层人大工作的主阵地,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主平台。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以“五化”为抓手不断提高“家站”建设管理运行水平,推动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站”,将代表“家站”切实建成代表联系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为高质量开展代表工作、提升代表履职活力、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站点建设标准化。今年6月,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对辖区代表“家站”建设、运行进行规范化管理。各县市区根据就地就近、便于联系原则,按照“七有”(有场地、有设施、有信箱、有制度、有档案、有资料、有公示)标准,实现116个人大代表之家、53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规范建设和提档升级,全市8700多名人大代表被划分为532个代表小组,分别编入各个“家站”,让代表“家站”的“履职交流主阵地”、“联系群众连心桥”作用进一步落到实处。
二是站点管理规范化。各县市区坚持规范实用、执行管用、落实好用原则,不断健全完善代表“家站”各项制度,先后建立代表“家站”日常管理工作机制、“家站”活动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代表履职考核办法、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代表学习制度、代表接待选民制度、镇人大主席及副主席工作制度、代表之家星级评定办法等,印制代表小组活动记录簿、代表履职手册、代表意见建议收集表等工作簿,实现“家站”内代表履职流程规范化、档案管理系统化,并推行代表“家站”考核评定办法,形成“家站”内有考核、“家站”间有评比的工作氛围,确保代表“家站”高效运转、良性互动。
三是站点活动常态化。各县市区加强代表“家站”阵地建设,将代表活动与代表“家站”运行紧密结合,推动代表活动进一步走深走实。在今年组织开展的“代表行动”中,各“家站”以代表小组活动为抓手,理顺“集中学、分队访、小组议、分层办、定向督、民主评”六大活动环节,主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规范完善意见建议交办、转办机制,收集代表建议2075件,目前已落实1848件,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代表“家站”探索开展定期选民接待日、代表之家开放日等活动,进一步畅通群众联系代表的常态化渠道。
四是站点打造特色化。为更好发挥代表“家站”作用,各县市区以试点建设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符合标准、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原则,依据地方特色和站点工作实际,创新建设特色“家站”。郧西县人大积极探索推进“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探索成立产业基地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进站座谈、产业视察、园区参观等活动,为产业发展助力。丹江口人大把“家站”功能向群众家门口辐射拓展,充分发挥代表中产业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组建代表与群众互助小组,使“家站”功能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五是站点服务信息化。积极推进代表“家站”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网上联络站,建立完善网上公示、代表建议收集办理与反馈等各项制度,让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零距离”。竹山县人大常委会以信息化赋能代表工作,以代表履职、人大要闻、会议聚焦、人大发布、法律法规五个板块为内容开发了“代表履职系统”。该系统可在网站、微信小程序、代表小组活动室触摸屏等终端操作并呈现,可实时更新履职动态,全面展示代表风采,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便捷渠道。(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 徐婷 张赐辰)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