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常委会:书写新征程上为民履职“新画卷”
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突出人大代表主体地位,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新征程上用实际行动绘就了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襄州“新画卷”。
一枝一叶总关情——人大代表结“穷亲”,手拉手,肩并肩,战胜贫穷与落后,过上了幸福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2017年4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十五次主任会议决定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
唯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能为民谋求幸福。
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区1497名各级人大代表,按照监督为主和集体行权的原则,组织代表在脱贫攻坚中大展才智。
集群效应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开展。
108个代表小组按照“集中碰头、入户走访、深入调研、汇总情况、分办交办”的步骤推进活动,共走访贫困户4520余户,收集贫困群众诉求2140余条。
区人大常委会对代表提出的1247条意见建议,归纳整理为429件建议,督导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取得丰硕的成绩,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
区、镇(街)人大办围绕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诉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动监督,形成专题报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千活动”精准解决了一批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区人大常委会在千名代表中开展以“提千条建议、办千件实事、助千户脱贫”为内容的“三千活动”,围绕贫困家庭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343件,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30余万元。
一批知民情、善监督、献良策、作奉献的人大代表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黄集镇第九代表组组长党长英带领13名人大代表,与100户贫困户“结对”,借助企业的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创业帮扶、项目开创等帮助,引导带动更多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聚力脱贫攻坚、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发挥代表作用,助力1600户贫困户脱贫,4900人按要求享受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政策等脱贫增收项目。
共建襄州蓝——在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将襄州城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上了新台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9年,襄州区人大常委会打响了蓝天保卫战。
区人大常委会聚焦百姓关切,把城乡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襄州治理模式。区委领导,人大常委会督导,政府推进,职能部门狠抓落实,这一模式受到市政府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聚焦难点、直击痛点,将裸土绿化作为监督工作突破点,积极争取区委支持,强力推动政府整治落实,全力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参与。
3月20日,区人大常委会全面启动“大战30天,裸土不见天,垃圾杂物全清完”专项监督活动。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带领7个督导组和140名省、市、区人大代表,对城区33平方公里进行了全域检查,共发现裸土问题120个,梳理汇总出39份监督意见交办函。
美好的生活环境是由人大代表的心血和汗水浇灌而出的。人大代表紧扣主城区内裸露土地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紧盯鄂北防护林建设和主城区裸土绿化覆盖、扬尘治理等重点领域,直达现场、直面问题、直击矛盾,对道路扬尘施工、工地扬尘等16个重点领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人大力量在代表履职行权中得到彰显。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收到交办函后,及时行动,分块施策,开展专项整治。住建部门对33个地块制定了硬化、绿化方案,投资30万元购买草籽12吨,播撒草籽面积近50万平方米。
城管部门出动各类机械100余辆,清理各类垃圾2000余吨。城区两个街道投入资金50万元购买绿网,覆盖裸土面积近20万平方米。
科技治理手段有力的促进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对污染源头的精准治理。先后添置了智能管理系统、雷达扫描设备,第一时间发现污染,第一时间消除污染,全面提高了大气污染防控工作质量。
义无反顾冲上抗疫第一线——打头阵、扩病房、献爱心,为人民生命安全构筑了坚强防线
2020年元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袭击湖北大地。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襄州区人大常委会把疫情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带领全区1497名人大代表奋战一线、支援一线、保障一线,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大年初一,襄州区委部署动员疫情防控工作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人大系统防控工作,并迅速发布《致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发动全区1497名人大代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打头阵、当先锋、作贡献。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迅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实地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双成每天到各镇(街)、村(社区)督导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规范处置工作。
医者仁心,侠之大者。全区医疗战线上的20余名人大代表,牢记代表职责,冲在前、作表率,舍小家、顾大家,用行动践行代表初心使命。
市人大代表、区人民医院院长姚文林带领团队三天开辟两处独立发热门诊,利用集装箱一夜间扩建一个新的传染病房,增加40余张隔离床位。他努力争取各方支援,保障诊疗物资,组织开展多期防护培训,没让一位医护人员倒在工作岗位上。
区人大代表、古驿镇卫生院院长吴明琴,在抗击“非典”时,舍下刚刚三个月的女儿,参加道路排查管控近半年;十七年后,她又离开正读高三的女儿,再披战袍,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她带领医院值班人员累计检测车辆6324辆14774人,劝返车辆57辆145人,每天工作到凌晨,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
抗疫第一线,人大代表筑牢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他们用身体,用爱心,用行动,奉献自己的力量。基层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身在基层一线、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群防群治工作,坚决在战疫一线勇担人大代表的为民职责。
市人大代表、张家集镇汪庄村党支部书记方志兰,共筹集善款6000余元,并向襄州区人民医院捐献了30台呼吸机。
刚做完扁桃体双侧切除手术出院的襄州区人大代表、双沟镇尚庄村妇女主任李华,通过上门走访、微信和电话等方式统计村民所需食品、药品等,代为购买并送物资入户。
区人大代表从各系统、各领域、各战线共同奔赴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了力量。
市人大代表乔明龙多方奔走,积极协调引进口罩、防护服生产线,襄阳市首家民用一次性防护口罩生产线在襄州正式投产,日产口罩30万到40万只,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充沛的物资保障。
区人大代表、区环卫所清扫队队长何胜芹和同事在各居民小区投放废弃口罩专用回收桶500余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量是平时的4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区人大常委会和全区1497名人大代表一起,切实把群众安危放在心里,把防控责任扛在肩上,用代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人大担当守护襄州大地。
齐奏一曲家乡美——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以“代表带你游襄州”为主题,展示了襄州“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
2021年,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双成代言的农谷大道,成为网红打卡地,拍摄的视频《襄州农谷大道》入选新华社总部文创视频在全国展播。
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区委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精心组织开展“代表带你游襄州”活动。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推介襄州,成为人大代表共同的奋斗目标。
为确保活动有方向、有目标,区人大常委会确定先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工业经济、民生工程等四个方面着手,通过“代表讲,讲代表”的形式,全方位展示襄州、宣传襄州、推介襄州。先后对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农谷大道、正大食品、襄州七中进行了重点拍摄,为全区提供推介经验。
长袖善舞,各展风姿!各镇(街)人大主席团(工委)积极行动,迅速拿出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地开展“代表带你游襄州”活动。
一批产业特色得到了宣传推介。双沟镇组织代表开展“美丽双沟任我行”活动,程河镇组织代表开展“美丽柳乡走一走”活动,黄集镇组织代表开展“多彩黄集兴发展”活动
一系列旅游资源被社会认可。张家集镇组织代表开展“秀美张家集欢迎你”活动,张湾街道组织代表开展“游彩画襄州,品宜居张湾”活动,肖湾街道组织代表开展“汉江明珠肖湾欢迎你”活动,古驿镇组织代表开展“走进古驿文化”活动,峪山镇组织代表开展“十里长山访初心”活动,龙王镇组织代表“赏樱花,看桃花,访凤凰咀”活动。
“代表代你游襄州”活动,不仅展示了襄州“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而且在全国、全省塑造了开放襄州、活力襄州、魅力襄州、文化襄州的形象。
又见遍地最美人——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决不能辜负人民群众的殷殷重托,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
2018年,为推动人大代表履职常态化和规范化,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实施代表履职“五个一”量化考评暂行办法》,明确代表每年要“参加一次监督活动、提出一件高质量意见建议、开展一次走访选民活动、向选民作一次述职报告、发表一篇宣传信息”,用量化考核推动代表履职常态化管理。
最美人大代表不仅有一颗对党和人民事业赤诚之心,而且更有履职尽责的光荣事迹加身。区人大常委会对每位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记录考评,对代表履职成绩单进行公示,对认真履职取得显著成绩的评为当年“最美人大代表”。
2018年,经过民主推荐,层层筛选,征询意见,党长英、李兆丰、祝红艳、任正军、刘福安被评为“最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任正军认真履行代表职责,致富不忘乡邻,反哺家乡,投资70多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200多米,安装50盏太阳能路灯,不仅方便二房村村民出行,而且促进了土特产的销售。
人大代表用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为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0年,何胜芹、刘平、徐爱玲、樊淑功、吴明勤、邓徐红、鄢富清、江海军等8名人大代表被评为襄州区“最美人大代表”。江海军先后争取整合资金1.2个亿,带领镇村组干部修建100多公里的镇村道路,探索总结出李营村向心制、官沟村契约制、史畈村传承制等5个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建设模式,彻底改变张家集镇道路通行不便的状况,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充实了群众的钱袋子。
人大代表履职事迹在全区各级干部中产生积极的反响,更加激发了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
联络站里话“桑麻”——1543名人大代表就近就便编入66个代表联络站,“面对面”接待联系选民,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愿望,为民代言,为民履职
2022年,襄州区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结合新时代襄州人大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在全区各镇(街)人大工委、各代表小组创建民主民意表达新平台——代表联络站,全区1543名人大代表就近就便编入66个代表联络站,定期接待选民,收集社情民意,汇聚民智,让代表履职更加细化、具体化。
在张湾街道汉津社区代表联络站,市人大代表王小兰在接待选民时,了解到麻茶老旧小区“三车”停放难的问题。经张湾街道人大工委和汉津社区积极与区供销社商议,由区供销社出资15万元专项资金,建成了约135平方米全通透格栅停车棚,极大的方便了麻茶居民的三车停放,减少车辆被盗事件,优化了小区环境。张湾街道依托联络站,协调解决了七巧巷路灯安装、铁四院社区清风园下水管网改造、朱庄社区道路扩宽、西湾路商户开通出行路等问题,社区居民的生活更便利了。
代表联络站一头连着代表,一头连着选民。在朱集镇代表联络站,朱集镇上陈村区人大代表文惠英在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时,上陈村三组村民向其反映:在朱集镇南北干线马黄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形西高东低,导致每逢暴雨时村庄东侧道路积水严重,造成村民出行困难,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文惠英走访调研后,写出建议提交镇人大和镇政府。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先后多次邀请镇人大代表、村干部和道路施工方实地勘察、协商,组织施工方在上陈村进村的四个十字路口安装排水管道,解决该村三组雨后路面积水问题,保证了晴雨通车,受到群众的欢迎。
今年以来,1543名人大代表在全区66个代表联络站共收集意见建议557条,已为民办理实事320件,还有237件正在办理中。(襄州区人大常委会 毛小青 陈瑞)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