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充满温情的民意表达平台——武汉市汉阳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纪实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2-09-20 08:51   [收藏] [打印] [关闭]

“听说人大代表要帮我们修那道毁坏已久的破损围墙,这可真太好了!”“小区背后就是一所幼儿园,能不能变废为宝,把破墙变文化墙?”“这既创新又美观,还能对孩子进行科普教育,我看行!”……

近日,在武汉市汉阳区洲头街道的代表联络站里,居民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气氛热烈。李磊、王志刚、沈庆3位区人大代表将群众关于修缮围墙的意见建议,一一记录在册。

今年4月底,楼栋党小组长高章群在巡查时发现紧靠围墙的一棵大树树枝向外延伸,顶得围墙上都是裂缝。5月初,小区志愿服务队成员朱志豪又发现,围墙已经被树穿透了墙体,还有几处砖块脱落。“围墙开裂很不美观,而且另一边就是怡畅幼儿园,安全隐患太大。”二人迅速来到怡畅园选区民情民意联系点,扫码添加了选区人大代表王志刚的微信,向他反映这个问题。

次日,怡畅园选区李磊、王志刚、沈庆3位人大代表赶往现场实地查看。很快,王志刚代表告知人大洲头街道工委并通过其联系区园林局相关人员现场鉴定,确认墙边树木为野生杂树可以清除后,迅速安排企业施工人员清走了树木,并协调街道启用惠民资金修整了墙体。

“我们有我们的想法,但更应该尊重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王志刚和沈庆都不约而同表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得更好!”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他们邀请居民到家门口的代表联络站,共同商讨修缮墙体的实施方案。

在热烈讨论后,大家都认为墙上可以增添一些法治教育内容,设计方案也随之出炉:用插画的形式对围墙进行美化改造。“这既能修补墙面,又起到教育作用,是对孩子的双重保护!”大家都举双手赞成。

依照讨论出的设计方案,人大代表们说干就干:王志刚、沈庆作为企业负责人自筹资金,李磊协调洲头街道申请经费,墙面开始“穿上新衣”。

一幅幅《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手绘以少年儿童形象为漫画主角,穿插呈现着法治宣传文字和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动画形象。居民纷纷欣喜感慨:“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小区更安全了,也更美了!”

今年,为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汉阳区人大致力于推动代表在闭会期间彰显身份、发挥作用,探索设立代表民情民意联系点,推动代表公开微信二维码,全天候无延时收集民意。经过半年多的推广运行,对着二维码轻轻一扫,就能方便快速地联系到人大代表反映问题,这已经成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不约而同的默契。

然而,“键对键”加“面对面”才更“心连心”。“很多时候,必须得到现场看一看、聊一聊、问一问,才能了解群众的具体诉求,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些人大代表反映:“更何况,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没用上智能手机,不会上网。”

于是,结合区委“深根工程”,人大代表又上前一步,把自己的“民情民意联系点”公示牌挂在红色驿站,让小区红色驿站变身代表联络站,延伸了代表履职末梢。在已建成的363个红色驿站中,已有137名人大代表民情民意联系点进驻其中,覆盖面近70%,既解决了选区半径过大、服务无法及时覆盖的问题,更与“民情民意联系点”的形成双向联动,推动线上建议落地生根,把群众期盼变为现实。

“代表联络站”依托红色驿站而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龙阳街的代表联络站立足社区小区,增设民情民意登记簿、信箱等形成“五个一”(一码一表一簿一箱一桌)立体化的联系矩阵,实现民情民意全收集;晴川街打造建在楼宇里的代表联络站,将法治服务送上“楼”,引导企业正确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鹦鹉街联合财经专业代表组在武汉基金产业基地建立代表联络站,汇集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为入驻企业服务。履职阵地的扩大延伸,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更让一件件惠民利企举措出新出彩、落地落实。

“群众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追求。”汉阳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民情民意联系点’扫码报事听民声,让人大代表可以更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再结合线下‘代表联络站’共建共享聚民智,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做到百姓‘码’上反映,代表‘站’下商议,把关键小事既办成又办好。”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