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枝江市人大常委会:让人民群众心声变掌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按照湖北省委“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省人大常委会“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统一部署,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积极创新代表工作,形成了一批如代表走访月、“三强一促”助力乡村振兴、“三主联动”优化营商环境等丰富多样的代表活动,让代表为民代言有平台,群众反映诉求有渠道,办理成效有温度,在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面对面听群众说
“我市部分农村公路路面宽度仅3.5米,多处路段未设置错车位,导致“错车难”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在农村公路上按一定间隔距离设置错车位,以确保行车安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收心会上,枝江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汇报着自己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收集的社情民意。
这是枝江市人大常委会的传统,利用春节假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搜集社情民意,经归类整理后形成书面材料,转交相关部门办理。2022年春节假期,共收集整理“三农”、工商财税、社会发展等方面36条意见和建议,春节收心会后第二天就转交市政府研究办理。
“目前民营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融资很难,希望能研究出台多种灵活多样的信贷政策和办法,支持建筑企业等轻资产企业更好地融资”“当前企业用地指标明显紧张,能源(水、气)价格较去年均有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希望政府能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组团去外地招工等方式招引人才、留住人才”......在枝江市“三主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暨“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家座谈会议上,张斯德、吕邦柱、肖贤方等52名企业家代表畅所欲言,既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地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参会代表会前积极走访,搜集社情民意,会上积极建言,提出解决的建议意见。会后枝江市人大常委会认真仔细梳理,形成汇总文件交办市政府,要求限期办理,并给予答复。
“我们门口的堰塘堤脚坏了要加固”“别处美丽乡村建设搞得好漂亮,我们8组也想搞一下,请问我们怎么搞”“仙一路上走的大货车太多,车又重,路都压坏了,怎么办”……不久前,枝江市安福寺镇第二代表联络站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气氛热烈。枝江市人大代表刘昌芹将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多的问题,一一记在本子上。
近年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8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编为45个代表小组,在镇(街道)新建代表之家9个,在村(社区)新建代表联络站52个,流动联络点168个,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仅2022年上半年,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就累计接待群众700多人次,梳理意见建议800多件。
“春节搜集社情民意、定期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深入推进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建设等是枝江市人大常委会搭建的人大代表面对面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服务平台,让百姓随时找得到代表,让代表善‘代’民意,尽‘表’民情,真正成为百姓的家人。”枝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明柱说。
背靠背让群众提
对着二维码轻轻一扫,就能联系到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没错,这就是枝江市百里洲镇宝月寺村探索的“一码通管”系统,百姓“码”上反映,代表马上处理。
2021年枝江市人大代表、百里洲镇宝月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加喜与百里洲镇人大代表汪梦云、张玉松根据宝月寺村干群矛盾多、民事纠纷多、村民上访多、村级债务多等现状,探索出一条以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为方向的“一码通管”新模式,依托二维码幸福门牌,做到惠民政策“码”上看、群众有事“码”上办、致富桥梁“码”上架、干部问题“码”上提、信息互通“码”上管,通过众人管、马上治,群策群力打造智慧型、数字化乡村,把一个原来全市有名的“后进村”“上访村”改造成现在的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枝江市经济十强村”“宜昌市文明新村”“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微信群。在这里,老百姓不仅能时刻与人大代表保持联系,群里反映的问题也能很快得到解决。
“原本想随便发了试一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管”,仙女镇村民叶传兵开心地说道。原来是叶传兵在散步时,发现村里九龙港路因高温暴晒鼓包、隆起,影响车辆通行,存在安全隐患,他在村“一家亲”微信群里上传了照片,并“艾特”枝江市人大代表周代年,希望能帮忙反映一下。周代年看到信息后,及时跟村民调治保主任联系,想办法协调机械进行处理。二十分钟后一张正在施工作业的图片发到了微信群,村民纷纷点赞。
“选民可以24小时在线联系代表,代表通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互动之窗’读取群众留言,了解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实现了在线实时互动。”枝江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李冬说道。
“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互动之窗”是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在官网设置的互动子平台,“互动之窗”依托互联网,成为了人大代表收集民情民意的重要途径。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意见建议382件,其中有60%的意见建议来自信息网络。
像这样的微信群、“一码通管”系统和互动平台,只是枝江市各级人大代表加强同群众联系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代表履职平台,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群众随时随地能找到身边的人大代表,不仅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也进一步强化了群众主人翁意识,实现快速有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目的。
心贴心与群众谈
“夏天江口路灯开早了,建议住建部门随季节合理调整路灯开关时间”“目前全市冷库库容总量缺口大,枝江发展冷链物流基地优势明显,建议枝江建设大型冷链物流基地”......今年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代表“三在三争”活动,各级人大代表在选区选举单位,争做践行初心的表率;在代表工作平台,争做依法履职的表率;在本职岗位一线,争做建功立业的表率。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企业车间......到处活跃着8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的身影。
几把椅子,几杯清茶,零距离交心,枝江市仙女镇赵家冲村一场屋场湾子会正在进行。6月21日晚,枝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明柱与市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党员群众一起,围坐在赵家冲村三组村民黄继发的院子里,拉家常、听真话、出真招、显真情,扎实推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暨“人大代表走访月”活动走深走实。
针对村建柑桔交易分拣中心的建设工作,村民纷纷发言,“到时候柑桔交易分拣中心建起后,如何解决废果丢弃问题?”“项目建成后能否优先考虑附近村民就业?”除了关心项目建设,村民们还提出了沟渠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多个延伸问题。
整个“屋场夜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村民热情高涨、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边听边记、耐心解答,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这是枝江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基层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的一个缩影。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颁布实施30周年,同时也是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走访月”活动的第30个年头。自代表法实施以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各级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丰富代表履职平台,创新代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支持和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升代表履职质效,切实做到对人民负责、替人民代言、为人民服务。
实打实为群众办
“枝江百里洲镇北人工河水葫芦泛滥导致排水不畅,雨季即将来临,建议尽快清理疏通人工河。”今年3月4日晚上11点,市人大代表刘西林通过市人大代表监督微信群发送了一张图片+清理人工河的建议,当晚就得到百里洲镇委书记孙清东、镇人大主席胡凌云的回应。随后,该镇人大组织代表对人工河、主干渠环境治理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情况并汇集代表建议。截止4月底,已督促镇政府投资70多万元,已全面完成人工河、主干渠水域的清理工作。
疫情期间,“关于解决顾家店镇岩子河村蔬菜苗销售受阻问题”的建议在群内一经提出便得到市、镇有关部门快速处理,2天内实现与多县对接、物流交货、蔬菜苗售罄。
近年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了以宜昌、枝江市两级人大代表、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微信群”,便于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建议,更便捷、高效地反映和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
互联网监督方式的不断拓展,实现了人大代表履职渠道的信息化、履职方式的电子化。代表通过微信群,实时提出意见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于当天将领办情况在微信群中作出回复,一周内反馈办理情况,即时办理、即时反馈,真正实现了代表建议处理的“全天候、零距离”,赢得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今年以来,在建议督办上,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改变了以往主要由常委会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对口督办等“常规”方法,制定《2022年度市人大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方案》,建立市领导领衔督办、代表参与督办的工作机制,将28件重点建议提请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把好意见建议办理“督办关”“问效关”,推动“答复满意”向“落实满意”转变,提高建议办理水平和质效。
8月19日,枝江市委书记余峰专题督办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5号“关于构建政企亲清关系、切实提升营商环境的建议”办理情况,听取了主办单位情况汇报,并与提出该建议代表见面,指出要进一步加快办理进度、提高办理质量,全面完成今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任务,向人大代表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近三年来,枝江市人大常委会收集意见建议615件,办理615件,满意度达到100%,真正让代表建议“花开有果”、办理“掷地有声”,使群众受益、让代表满意。(枝江市人大常委会 郑光辉)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