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以助力乡村成效检视代表建功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新主题,聚力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的再提升,聚能发展策略和实施路径的再拓展,切实扛起政治责任、代表责任,以“成色”检验“成效”,提振乡村治理再升华。
武装“脑瓜子”,保障“思路明”
(一)以“学什么”为基础。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做到五级代表学习培训全覆盖。竹山县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代表履职知识,《乡村振兴促进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56513”产业政策编印成册,代表人手一册。
(二)以“怎么干”为目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请专家到基层一线,以代表联络站为学习基地,强化现场培训,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实现初任培训和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全覆盖”,代表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明显提升。茅箭区人大扎实开展以“聚焦乡村旅游,争当‘四大员’代表,助力打造车城后花园”为主题的“代表行动”活动,助推乡村振兴,为建设繁荣之城、首善之区、共富之区贡献人大力量,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以举办讲座、召开代表小组会、群众“院子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向村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人大的决议决定等为群众解疑释惑。
分类“指路子”,谋划“奋进图”
(一)各类代表之家建设更加规范。在乡镇(街道)建立120个“人大代表之家”,村社建立533个“代表活动室”,打造代表联系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以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室为载体,组织开展代表学习培训、接待选民、集中视察、督办建议等活动,既有效服务代表履职,又很好解决了代表和群众双向联系问题,畅通了民情民意表达渠道。积极打造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网络平台,引导和服务代表通过微信、QQ等载体,密切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竹山县人大常委会依托产业链设置代表小组,因地制宜设立卫浴、茶叶、绿松石等12类产业代表小组。优化代表履职平台布局,重点向工业园区、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产业一线延伸。
(二)各级代表作用发挥更加突出。争当社情民意联络员。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分组入户走访村民和原选区选民,全面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为选民和村民代言,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争当乡村发展指导员。代表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依托山区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积极为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指导乡镇村组找准定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当好为民办事服务员。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资金、技能、就业等扶持形式,与困难群体结对帮扶、捐款捐物,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选民和群众的信任。
牵住“牛鼻子”,念好“产业经”
(一)因村施策。茅箭区二堰街道组织代表对十堰桥村徐家沟弃土场视察后,提出可在当地发展养殖蜂蜜产业并依托山地治理现有资源,打造小旅游景点,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融合发展,在代表们的指导下,该村正在拟定旅游项目,争取尽快申报实施。丹江口市盐池河镇组织人大代表在入户走访中发现,由于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该镇烟叶、茶叶等特色产业面临较大减产风险,镇人大代表立即联系相关技术部门,到七星河村现场指导群众开展抗旱自救,提出多项解决方案。全镇现已全面启动重点产业的抗旱减灾工作,全力护航乡村产业振兴。
(二)因地赋能。丹江口市围绕乡村振兴,组织代表开展“五访五看促振兴”活动。郧西县组织代表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开展代表活动,助推郧西建设“经济倍增示范区、绿色发展新高地”。房县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为主线,以人大代表为主体,以乡镇人大为主阵地,以代表小组为活动单位,创新开展”走企业、走部门、走乡村、促企业发展、促民生改善、促经济倍增”的“三走三促”活动,凝聚合力推动“经济倍增、跨越发展”。
拿出“金点子”,擦亮“监督镜”
(一)推动乡村振兴有法可依。郧西县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充分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以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促进法律法规的落实落地。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检查中,检查组提出成立中医药传统知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组建专班,收集整理中医药传统单方、验方及独特治疗法等建议,县卫健局已组建专班收集整理,让“土”方法发挥大作用。
(二)推动乡村振兴依法开展。组织代表参加人大机关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工作评议等活动,认真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更好地在法制轨道上运行。郧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动员全区1571名各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听取小建议、收集小意见、化解小矛盾、办理小实事,注重从小切口入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郧西人大开启“调研+学习+听取报告+集中询问+反馈结果”模式,直击群众关注热点,已走访企业20多家,走访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50多家,走访农户3000多户,收集各类建议意见300多条,已转办解决50多件。
销号“新单子”,做好“暖人心”
(一)发挥代表建言献策作用。全市各级人大结合本地实际,组织代表开展了特色鲜明的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房县县直第一代表小组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城区交通拥堵比较严重,市民强烈要求综合施策尽快改善。代表们到多个部门专题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共商解决办法。目前,城区范围内16座桥梁的新建和维护已全面启动。市民多年期盼的新十字街人行天桥项目已开工建设。郧阳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区委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治理的难点,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累计收到意见建议518件,均已交由有关方面办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化成了造福民生的亮点。
(二)发挥代表模范带头作用。丹江口市龙山镇各级人大代表立足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代表行动”活动中广泛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紧盯全镇人民群众关注度高、惠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群众“点单”、代表“接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四单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自身专业特长,努力把群众最关心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群众真满意。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 徐扬)
责任编辑: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