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枣阳市人大常委会:勇毅笃行 主动作为 奋力推进代表工作上台阶
今年以来,枣阳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合实际主动作为,完善措施勇毅笃行,高站位、高标准、高质效抓好平台建设,组织好代表行动。
高站位认识,强化政治担当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意见,通过向市委专题汇报,召开主任会议、机关委室负责人会议、镇办区人大工作座谈会,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抓好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工作,落实落细代表主题实践活动。
二是精心安排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不等不靠,超前思维、提前谋划,及早部署、尽早行动。今年2月16日下发《关于组建代表活动小组建设代表之家(联络站)的通知》,3月10日制定《关于聚焦乡村振兴和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代表行动的通知》,并于4月中旬组建工作专班,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到全市18个镇(办、区),听汇报、问举措、查资料、看站点,现场督导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络点建设和完善工作。
三是服务中心大局。枣阳市人大常委会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强化政治担当,紧扣市委中心工作,紧贴人民群众和企业期盼,小切口确定乡村振兴和营商环境活动主题。各镇办区人大积极行动,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安排部署,创新工作方式抓好落实,切实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高标准建设,优化履职环境
在学习借鉴浙江等省市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枣阳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实际,全力而为,努力打造平台建设枣阳品牌,积极推动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让代表履职有平台、干事有舞台、经费有保障。
在代表活动小组编组上,按照就近就地、方便代表活动、有利群众监督的原则,实行省、襄阳市、枣阳市、镇四级人大代表混合组建代表小组;在代表联络点建设上,实行一个代表小组建设一个代表联络点,做到“六个有”,即:有活动场所、有工作制度、有标识标牌、有联系名单、有学习资料、有履职台账;在代表联络站建设上,实行一个镇(办、区)建设一个代表联络站(代表少的两个管理区除外),实现“三个一”“九个有”,即:搭建一个联系群众平台、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开展一系列代表联络活动,做到有固定场所、有功能分区、有统一标识、有必要设施、有学习资料、有代表信箱、有人员配备、有履职档案、有经费保障;在平台建设的经费保障上,常委会党组向市委报告、与市政府对接,在市财政大力支持下,专门拨付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以奖代补资金140多万元。通过定标准、促规范、实行奖补机制,有力地激发、规范、促进了全市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使履职平台成为代表联系群众的好桥梁、代表履行职责的好平台、代表学习交流的好阵地、“一府一委两院”听取代表意见的好场所。
截止目前,全市14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成立了82个代表小组,已建成4个示范联络站、82个代表联络点,实现了代表个个入组、人人进点进站,进一步优化了代表履职环境,完善了人民群众民主民意表达平台。
高质效推进,助力经济发展
为认真落实省、襄阳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代表行动工作要求,枣阳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主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开展代表行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展现代表风采。
一是突出活动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农村工作的短板弱项,在农村的各级人大代表聚焦乡村振兴开展活动;针对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在城区的各级人大代表则聚焦营商环境开展活动。
二是突出活动方式的灵活性。在代表行动中,各镇办区人大将学习政策法规与调研视察、集中研定代表建议相结合,将代表小组集体活动与代表个人走访联系群众相结合,将线下调研走访与线上微信收集群众意见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活动方式,多途径搭建活动载体。
三是突出活动效果的实效性。在代表活动中,各镇办区坚持进村入户,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田边地头,进社区、进农户、进企业、进单位,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反映民心民愿民盼、企业所思所想所求,形成了市镇人大上下联动、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凝心聚力促发展的代表行动浓厚氛围。
目前,全市代表小组已开展活动56次,参加代表1200多人,收集意见建议90多条,为实现枣阳“乡村振兴再添彩、县域经济再进位”凝聚了代表力量、贡献了人大智慧。
(作者:熊义勇 张晓 李赢 审核:檀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