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让基层“民主之花”绚烂绽放——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1-03 10:33   [收藏] [打印] [关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

过去一年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对标对表新时代党中央对代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目标,以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主线,以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搭建代表履职平台,不断深化拓展“两个联系”,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高效履职,让“民主之花”在荆楚大地绚烂绽放。

创新工作载体,让阵地“建”起来家站“活”起来

以“为代表履职搭台、为群众需求服务”为理念,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构建“以家站为主体、以联系点为补充、以基地为特色、以公园为亮点”的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格局,不断夯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石。

常委会制定下发《关于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通知》,确保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基层党建平台、社区服务中心等融合建设、综合使用、形成合力,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规范建设代表联络站226个、网上代表联络站110个、代表联系点89个,让代表活动阵地“建”起来、“忙”起来。

在掇刀区兴隆街道惠泽园代表联络站,依托纳凉亭搭建“人大代表连心园”,召开“纳凉诸葛会”,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社区提供场地,代表帮助引进辖区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有效解决了职业女性、双职工家庭等群体无暇照料幼儿的难题,让代表家站“活”了起来。

在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常委会建成全省首个市州人大展示和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题公园,依托“荆城意站”收集社情民意,组织代表小组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等活动。主题公园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成为宣传人大制度的重要窗口、密切代表与选民联系的履职阵地、集法治教育和休闲康乐于一体的共享平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可观可感。“这座公园不一般!连廊柱、墙体上都嵌入了宣传知识,还能及时了解身边正实施的民生实事,能随时随地反映心声,蛮好!”附近居民连声点赞。

为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宣传发布网络平台等信息化载体作用,利用微信、网络直播等现代传媒手段,建设特色代表“云端履职”平台,方便群众通过手机、网络等随时随地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

坚持履职为民,让代表“动”起来活动“实”起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我们不断拓展代表对常委会工作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连心桥,画好同心圆。”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负责人表示。

2024年,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探索制定《荆门市国家机关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试行)》,强化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接受监督等,增强市人大常委会、市“一府一委两院”联系代表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实效性;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开展列席代表座谈会5次,围绕常委会议题、市“一府一委两院”和人大工作等,先后收集到关于推进数字经济融合、加大文旅产业发展、为中小学加装空调等意见建议27条;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专工委工作,人大代表参与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建议督办、履职测评等活动800余人次。

聚焦“无废城市”“清保行动”主题,常委会深入开展“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活动,动员五级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发动群众共同参与解决身边“关键小事”。参与活动代表达5520余人次,走访联系群众20000余人次,提出意见建议2340余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970余个。“湾组夜话”“板凳课堂”“禾场恳谈会”“掌上面对面”等活动得到群众广泛参与和支持。

满意不满意,关键看民意。常委会指导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机制,开启了荆门基层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在乡镇试点基础上,2024年召开现场推进会,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在全市各乡镇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30个乡镇票决民生实事项目70余个落实落地。钟祥市双河镇凡洋屠宰场升级改造、东宝区子陵铺镇“擦亮小集镇”等一批票决的民生实事办理,得到当地群众认可和点赞。京山市人大代表王友武感叹道:“我在参加集中视察活动时目睹群众多次竖起大拇指,这些关乎民生的实事项目真正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推动建议落地,让办理“快”起来群众“笑”起来

人大代表建议,汇聚的是民声,反映的是民意!荆门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创新代表建议办理机制,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要求,围绕办前沟通、办中参与、办后评价“三个关键点”,紧盯“提、交、督、评”各环节,扎实推进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

健全“三级协同”阅看机制,凡是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经由代工委初步阅看、各专工委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阅看、常委会领导把关阅看,前移代表提出建议服务关口。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市代表团提出建议68件,人均建议数居全省第二;获重点督办建议5件,居全省市州第一。

实行“代表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每年人代会期间开启代表审议发言口头建议现场办理模式,闹市区驾考路段转移、雾炮车和洒水车作业时间调整等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微实事得到及时解决。

创新“四方会商”建议办理答复方式,由代表小组组织召开建议办理见面答复座谈会,邀请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委室负责人、承办单位负责人、关注建议的市民代表汇聚一堂,共同答题、协力成事。

“我对政府部门办理建议的效果表示满意,办理过程中有真诚细致的沟通,有切实可行的举措,更有可观可感的实效。”提出《关于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建议》的市人大代表李欣如是表示。作为乡镇负责人,她深刻感受到,乡镇农业生产、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都离不开人,衷心希望通过建议办理出台更多好政策留住外出务工人员。

据统计,荆门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共确定大会代表建议196件,闭会建议2件,均已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答复率100%。从建议落实情况来看,所反映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137件;从代表反馈意见来看,基本表示满意。

奋斗不止步,实干开新局!站在新的起点,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必将不负人民重托,一如既往地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荆门实践!(周燚)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