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古树新枝绽民主 枫杨荫下话振兴——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探索“根系治理”新路径
古树苍翠,溪水潺潺,在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那株见证千年风雨的枫杨古树下,一场场充满泥土气息的恳谈会正悄然改变着乡村治理的生态。今年以来,龙井村人大以“古树”为媒,创新筹办“古树底下话民生”代表恳谈会,组织片区人大代表与村民共商村级发展大计。截至目前,已召开恳谈会12场,推动解决民生问题28项,走出了一条“古树民主”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根系延伸——古树恳谈会架起民意“连心桥”
在虬根盘错的千年枫杨下,每月15日的“古树议事日”已成为龙井村民新民俗。县人大代表、宝丰镇双丰村代表小组组长李可介绍,在古树下,先后通过群众参与制定龙井村村级议事机构2个、村民理事会3个,通过“线上问卷+院落夜话+古树恳谈”三维收集机制,已形成“群众点单-代表理单-部门接单”闭环流程。在“茶余饭后”农房景观改造项目中,项目设计单位、群众代表、施工单位、人大代表等齐聚古树下,依次发言,充分听取并吸纳村民的意见建议。各方围绕景观样式的实用性、美观性和本土特色展开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样品展览、群众投票、评议实施”的工作思路。设计单位根据村民需求,先行设计制作了多种景观样板,并在古树下进行集中展示。村民们积极参与,以投票方式选出最符合心意的方案。得票最高的“竹篱笆配山茶花”本土方案被确定为全村统一样式,并逐步实施建设。据统计,该村通过12场古树恳谈会收集建议97条,72%的农户至少参与过1次议事,真正实现了从意见收集到决策落实的全流程民主参与。
年轮聚力——代表“双重身份”激活治理动能
“我们既是监督员,更是参与者。”乡镇人大代表邓辉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实施过程中,7名人大代表充分发挥“项目管家”作用,通过“日巡查、周会商、月评议”机制,深入走访调研,广泛收集村民意见,积极推动解决入院路拓宽、水渠堰塘修缮、庭院美化、村品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意愿和诉求50余件。此外,代表们还牵头组建了工匠联盟、乡贤智库等自治组织,累计解决庭院美化纠纷13起,优化施工方案9次,切实回应了村民关切,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沃土滋养——矛盾化解绘就乡村“善治图”
古树年轮见证的不只是岁月,更有基层智慧的沉淀。针对项目推进中的“最后一米”梗阻,村里创新“三级过滤”机制:理事会初调、恳谈会商处、代表督办。在入院路拓宽工程中,代表们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透明方式,将27户村民的边界纠纷化解在测绘阶段。更令人称道的是“枫杨调解法”——代表们召集争议双方来到古树下,面对面敞开心扉,将问题摆在桌面上,通过坦诚沟通化解矛盾。在古树的见证下,村民们心平气和地交流,顺利化解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龙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建设矛盾4个,这种充满泥土芬芳的治理智慧,不仅化解了纠纷,更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共处的氛围。
从“替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单”,龙井村用枫杨古树年轮般的耐心编织基层治理网络。当城市社区还在探索“微更新”时,这个深山村庄已证明:最朴素的民主形态,往往生长在最深厚的乡土根系之中。那些飘散在古树叶隙间的方言、刻在青石板上的票选结果、渗入夯土墙的共识,正汇聚成中国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民主注脚。(徐云飞)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