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让履职更精准 让民意有回响——暨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专业代表小组纪实
“以前人代会审议相关报告,总觉得有些内容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发言时难免底气不足。现在有了专业代表小组,借助专业知识,审议更有针对性,履职也更有成效……”丹江口市人大代表朱某在开展活动时感慨道。
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如何更好地发挥代表专业特长,更好地提升代表履职实效?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提升地方治理能力的进程中,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加强专业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人大代表履职新路径。
机制创新,构建履职“四梁八柱”
建立“双组长”负责制,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口联系各专业代表小组,各专工(委)、室主任担任专业代表小组组长,优化《专业代表小组和开展专业代表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学习培训、调研视察、建议督办、走访联系”四大职能。创新“1+N”工作模式,每个专业小组对接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去年已召开专题对接会5次,协调解决问题10余个。
优化配置,拓宽履职“广度”
为改变以往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专业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的状况,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代表的职业背景、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结合丹江口市人大各专工委职能设置,组建生态环保、财政经济、文旅产业、法治建设、城建交通、农业产业、社会建设等七个专业代表小组。各小组成员由从事相关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代表、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代表和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熟悉专业特点、关注专业领域的代表组成。各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开展活动,让代表在熟悉的领域深度参与人大监督、调研等工作,实现从“外行看热闹”到“内行看门道”的转变。
农业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郭元成说:“我们组人员配置就十分科学,既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也有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我又是一名来自一线的农业干部,这样的小组更加有利于发挥代表的特长优势,更好地履职强化监督。”
靶向发力,强化履职“深度”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按照“小型、专业、高效”的原则,突出重点,选准内容,有的放矢,精心策划,实现发挥代表专业特长与推动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优势互补。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相关决议决定,每年度拟定1—2个调研课题,采取多种灵活方式独立开展调研。实现了选题精准,更好地发挥了代表的专业性和积极性,强化了代表履职的“深度”。
深入调研,提升履职“力度”
专业代表小组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职的重要基础,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户,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农业产业专业代表小组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专题调研,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等意见建议,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法治建设专业代表小组在助力上级立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参与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广泛收集群众对法律法规制定修改的意见,为上级人大立法提供了大量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在《十堰市燃气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时,小组组织代表深入社区、企业调研,收集整理意见建议,其中多条被采纳,有力推动法治进程。
专业代表小组的成立,是丹江口市人大推动代表履职专业化、精准化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代表专业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在监督、调研、献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人大代表真正成为群众利益的代言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让人大工作更有为、更可为。(陈琪 柯红磊)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