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丹赵路街办人大“两站融合”激活基层民主法治新动能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4-25 15:26   [收藏] [打印] [关闭]

湖北省丹江口市丹赵路街道办事处人大工作委员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创新构建“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检察联络站”融合机制,以“阵地共建、职能协同、民意直通”为核心,推动民主协商与法律监督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活力。该模式通过整合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民意汇集功能与检察联络站的专业监督优势,打造集民意收集、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普法宣传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例如,在茅腊坪村试点中,村民可在同一场所向人大代表反映民生问题,同时向检察官咨询法律疑惑,实现“民意不出站、诉求就地解”。

民主与法治的双向赋能:以人大主导凝聚治理合力

“两站融合”的核心在于以人大代表为纽带,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行动。街道人大工委依托联络站组织代表深入社区网格,通过“代表接待日”“民情恳谈会”等形式,精准梳理民生痛点,形成专项建议清单;同时联动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为支撑,推动问题解决从“纸面建议”迈向“刚性落实”。

案例一:校园安全“人大督办+检察护航”

针对群众反映的校园周边“毒玩具”泛滥、交通隐患突出等问题,街道人大工委牵头组织代表实地调研,形成《关于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建议》,并全程跟踪督办。在人大工委推动下,检察机关迅速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立案3件、发送磋商函3份,协同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在办理期限内,市城管执法局开展流动摊贩整治75次,取缔621处,暂扣各类经营设备230余件,督促42家商户规范经营;同时,制定了《丹江口市城区学校周边禁售区流动摊贩管理办法》。市公安局规范设置限速等交通标志29处,施划人行横道等交通标线16处。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16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438户食品主体进行风险分级并建立一户一档,划定食品流动摊贩禁售区78处;开展“你点我检”活动24场次,抽检校园周边食品46批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5起,罚款10万余元。在后期“回头看”中,相关校园周边秩序井然,交通安全设施完善,有害玩具已不见踪影。

案例二:流域治理“代表问效+法治兜底”

在沙沟河流域治理中,街道人大工委通过“立法直通车”机制,将群众反映的污水直排问题转化为专项建议,并组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与检察机关共同参与治理方案论证。人大工委全程监督工程进度,推动修复渗漏管网12处、硬化路面3.5公里,实现雨污分流;检察机关同步制发检察建议5份,确保整改依法推进。治理后,沙沟河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Ⅲ类,群众称赞:“人大盯得紧,问题改得实!”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深化:从“民意直通”到“治理闭环”

街道人大工委将“两站融合”机制与民生实事项目深度融合,通过“民生实事票决制”“微心愿征集”等形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决策者”。

案例三:道路贯通“企业点题+代表解题”

罗文军工业园区内聚集了2家规上企业及数家小微企业,但因连接园区与东环路的370米道路长期未贯通,大型运输车辆通行受阻,企业物流效率严重受限,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园区企业通过“两站融合”平台向人大代表联络站集中反映诉求,并同步向基层检察联络站提交法律咨询申请,寻求政策与法规层面的解决方案。街道人大工委迅速启动“代表问需+检察护航”联动机制,组织人大代表、检察官及企业代表召开专题协商会,实地勘查路况,梳理出规划审批滞后、土地权属纠纷等核心问题。人大代表联络站将企业诉求转化为《关于加快东环路工业园区道路贯通建设的建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库;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针对职能部门履职情况开展法律监督,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2份,推动自然资源、住建、交通等部门依法提速审批流程、厘清权责边界。

未来展望:从“机制创新”到“治理标杆”

丹赵路街办人大工委将持续深化“两站融合”机制。2024年,经过充分沟通,先后将关于加快城区市政道路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大千年古树保护等四项建议同步转交市检察院,该院立办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件,制发检察建议4件,推动相关问题有效解决,“人大监督+检察监督”双驱发力促推社会治理的格局逐步形成。下一步,计划推广“代表+检察官”联合培训机制,提升履职专业化水平;搭建“云上两站”智慧平台,实现民意“秒达”、监督“在线”,力争2025年民生问题办结率达95%以上,打造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丹江口样板”。

当人大代表扎根一线“听民声”,法治力量精准护航“解民忧”,基层治理便能激发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蓬勃活力。丹江口市丹赵路街办人大工委以“两站融合”为桥梁,让民主的涓涓细流汇入法治的坚实堤坝,既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伟力,又以法治刚性守护群众福祉,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叶玉群 杨卓童)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