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建始县花坪镇人大牵头“清垃圾美环境”
“现在村里垃圾少了,走在路上都感觉清爽多了,我们老百姓真正受益了。”东湖村民杜绪才也感慨道;“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后,村庄变得干净整洁,苍蝇蚊子也少了。希望我们的村庄能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沈卫也深有感触地说。
花坪镇人大第二季度人大代表行动积极助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切入点,有效建议“五个一”(完善一套管理体系、搞好一场工作宣传、精选一名保洁人员、建立一个自治制度、健全一套测评机制)硬措施,并主动参与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开展垃圾分类清理、资源化收运利用,营造了生态宜居、干净整洁的村居生活环境。
第一,完善一套管理体系,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花坪镇人大代表指导各村建立了全员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组织架构,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组长全面负责,支部副书记任副组长分片分组管理,垃圾分类专管员具体负责,小组长任成员包户督促,居民户全员参与。其中,居民户、保洁员、小组长、垃圾分类专管员之间形成了双向循环。居民户除了按要求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会向小组长反馈保洁员是否及时清运、是否安全作业等清运效果,小组长会将保洁员的问题和居民户的分类效果反馈给专管员,专管员针对问题对保洁员进行管理纠正。保洁员向专管员反馈居民户的分类投放情况,结合小组长反馈的居民户分类效果,对各居民户进行综合管理。这样“双向循环”的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组织领导问题。
第二,搞好一场工作宣传,解决事不关己的问题。生活垃圾分类在源头上实际是一个生活习惯和居民文明素质提高的过程。花坪镇人大代表广泛到各村宣传动员,将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乡贤能人纳入村级垃圾分类工作成员,通过屋场会、小组会、党员代表会、“垃圾分类群众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统一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思想认识。
第三,精选一名保洁人员,解决有人做事的问题。对每条村级交通主线路和支线路均明确保洁员,并明确保洁人员基本条件、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内容。比如在明确保洁人员基本条件时保洁员必须“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真心热爱环境卫生等公益事业”;对保洁员的工作任务中要求平时村民家过红白喜事留下的垃圾,必须当天清理完成。
第四,建立一个自治制度,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为了保证农村生活垃圾村级收集工作长期运转下去,花坪镇人大指导各村成立了“生活垃圾处理基金”,基金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将当年度收取的全部垃圾处理费的5%存入基金;二是个人、单位等社会捐赠的资金。基金的职能用于生活垃圾处理,比如:维修垃圾处理设施,提档升级集中收集点。存入基金后剩下的95%用于支付保洁人员的垃圾清运费用,每月按进度支付。
第五,健全一套测评机制,解决事情办好的问题。要快速养成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还需要相关制度“自上而下”的约束引导。为此,花坪镇人大指导各村建立了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公共设施“三包责任制”,每月支部主题党日开展党员干部公益服务日活动,每季度开展人居环境卫生评比并进行红黑板管理。同时,对各居民户分类投放准确、积极晾晒自己分类小视频、主动用可回收垃圾抵扣处理费的予以积分,达到相关标准的,可以兑换生活日用品。
如今,花坪镇各村正在积极开展“清垃圾美环境”工作,极大地改变了居民的认识及习惯。在小坪村,经常能看到被镇里表彰为垃圾处理先进的李祖斌开着垃圾清运车吆喝收垃圾。李祖斌曾因生意繁忙而忽视垃圾分类,但在认识到问题后,他迅速转变观念,成为垃圾分类的积极推动者。由于花坪镇人大牵头开展垃圾分类民主议事,大家普遍认识到了“清垃圾美环境”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聂兴国 李洲 黄克炬)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