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大坝街道人大工委以“小单元”激发“大活力”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6-30 09:56   [收藏] [打印] [关闭]

近年来,丹江口市大坝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以“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为重点,以畅春园改造为切入点,对代表联络站进行全面迭代升级,创新构建“四个一”工作格局、“四个功能”服务矩阵、“三个接访”制度体系,努力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

锚定工作格局

一个园,民生诉求的精准转化工程。面对移交后设施陈旧的畅春园,大坝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将其改造作为践行民主的示范项目。协调落实150余万元改造资金,街办系统推进23项修缮工程。创新“居民议事会”机制,吸纳群众建议47条,将单一功能园区升级为汇聚社情民意、文化实践、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场所,惠及周边1.2万余居民。升级改造后畅春园日均接待超200人次,成功举办大型活动20余场,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新窗口。

一封信,生态文明的全民参与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精神为指引,构建“代表引领+志愿行动+全民参与”治理格局。志愿者唐金柱捐赠回信手稿展陈、志愿者丁锡瑞创作了《总书记回信来》《最美水都守井人》词曲;“守水护水”代表监督团定期巡查库岸线,推动设立15个水质监测点,协调完成7个污染源治理项目、2.3公里生态修复工程;依托畅春园发起“降塑减塑”行动,“小水滴”志愿服务获评省级优秀项目。这封信激励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信念筑牢生态屏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一批人,履职担当的先锋引领力量。人大代表以“头雁效应”带动治理创新。退休代表潘新萍培育志愿者骨干、策划惠民义演;在职代表刘甲林多方协调,为畅春园争取电费减免,建立“代表轮值制”驻园解决实际问题53件。退休党员夏丹民代表义务管理团队、策划环保活动,志愿者饶进发挥特长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大坝街办代表累计参与志愿服务800余人次,形成“代表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件事,志愿服务的逐梦终极所向。以畅春园为枢纽,构建“10支专业队+21个小组+万余名志愿者”服务网络,常态化开展清漂、垃圾分类等活动180场次,清理垃圾12吨,实现从“单一环保”到“全域治理”的升级,擦亮丹江口“小水滴”志愿服务品牌,使丹江口库区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打造服务矩阵

阵地服务功能,构建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人大工委指导畅春园创新“1个总站+7个社区分站+N个小区服务点”阵地模式,实现志愿服务“零距离”触达群众。依托“志愿汇”平台,线上线下招募志愿者2.3万余名,按“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青有发展”目标,设置文化娱乐、助老助残等8大服务板块。总站每日开展志愿孵化活动5场次以上,2024年累计举办广场舞培训、书画讲座等320场,服务1.8万人次;7个社区分站开展“四点半课堂”“老年义诊”等特色服务,其中大坝社区分站“银龄互助”项目组织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累计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

项目孵化功能,培育专业化志愿服务品牌。建立“项目培育-孵化-实施-评估”全链条机制,为10支志愿服务队提供场地、培训、资源对接“一站式”服务。2024年以来,孵化环保宣传、矛盾调解等领域志愿者骨干2300余人,开发“守水护水先锋”“夕阳红调解队”等品牌项目。“小水滴”环保队在代表指导下形成“巡查-反馈-整改-监督”闭环机制,推动解决库区环境问题;畅春园在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志愿服务大赛中脱颖而出,形成“孵化一个项目、带动一片治理”的示范效应。

供需对接功能,创新“三张清单”精准服务机制。推行“群众需求清单、社区资源清单、服务项目清单”管理模式,人大代表牵头调研走访200余户,搜集需求100余件,梳理形成助老送餐、家电维修等20类服务项目。通过培育48个社区合伙人、9个社会组织,联合20个共驻共建单位,实现资源与需求精准匹配。针对独居老人用餐难题,对接社区食堂推出“爱心送餐”服务;联合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1200人次。“需求导向、代表搭台、多元参与”模式使志愿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

正向激励功能,用“小积分”激活治理“大能量”。以服务时长为基础、质量为权重建立星级评定体系,居民参与1小时积1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年底评选一至五星级志愿者。2024年全处评选星级志愿者134名,其中一至三星级121名、四星级13名。代表建议将积分纳入社区诚信体系,志愿者活跃度提升40%,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健全制度体系

定期接访制度,构建民意收集网络。建立“代表接访日”制度,每周轮流安排2名代表在畅春园接待驻室,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制定《接访工作规范》,明确登记、受理、转办、反馈5个环节流程,实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应”。2025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48余人次,受理问题13件,涉及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

首问负责制度,压实代表履职责任。推行接访首问责任制,首接代表全程跟踪问题解决直至群众满意。建立《代表接访台账》,对复杂问题实行“代表领衔+社区主办+部门协办”机制,每月召开督办会。如居民反映小区污水管网堵塞,首接代表兰瑞英牵头联系多部门,1个月内完成管网改造,惠及300余户居民。该制度实施后,问题解决率从65%提升至89%,群众认可度显著提高。

跟踪反馈制度,形成闭环治理链条。建立“接访-办理-反馈-评价”闭环机制,对已解决问题及时回访,对暂时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2025年通过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回访群众40人次,收集满意度评价38份,其中非常满意35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基层单元建设为契机,以畅春园为“小切口”,不断优化治理路径,将其打造成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舞台、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为民服务化解矛盾的阵地,推动更多民生项目落地生根。(明廷松 戴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