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兴山县黄粮镇人大代表履职尽责 稻鳝共生绿色发展
站在兴山县黄粮镇金家坝村的稻田旁,一幅“稻浪翻鳝跃、泥鳅钻沃土”的生态画卷呈现在眼前,这正是黄粮镇人大践行富民强村、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产业延伸惠民生 共享生态发展路
黄粮镇素来有“兴山粮仓”的招牌,是全县粮食主产区,而金家坝村是全镇传统水稻核心产业基地,水稻种植面积超1500亩。今年,金家坝村突破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引入“稻鳝鳅”共生模式。“现在我们的水稻成为了无公害产品,田里的鳝鱼、泥鳅都是纯天然的。”县人大代表、村书记陈光红捧着刚抓上来的泥鳅高兴地说。
鳝鱼和泥鳅被引入稻田生态系统中,鳝鱼活跃在水底,疏松稻田土壤,同时它的排泄物成为水稻天然养分,促进水稻生长和发育,实现“以鳝促稻、以稻养鳝”的循环生态。
展业履职破难题 架起技术连心桥
在引入“稻鳝鳅”共生模式之初,品种选择、水质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成了大难题。黄粮镇人大主席团在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农业技术部门赶到金家坝村实地指导村民进行作业,并安排技术部门定期进行巡查监测和技术指导等。
现在,稻田里看不见农户背着雾化器打药,更多的是弯着腰抓泥鳅。“稻鳝鳅”共生模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证了水稻的稳产,生态养殖的黄鳝、泥鳅成为无公害产品。
扎根田间听民生 当好群众代言人
“这种共生模式要怎么实现?”“收益怎么样?”“有相关政策扶持吗?”。为了在金家坝村推广“稻鳝鳅”共生模式,打消农户的顾虑,金家坝村两委和人大代表组织村民到示范田进行参观,为他们详细讲解这种模式生产原理和优势,一一解答农户相关疑虑。
金家坝村“稻鳝鳅”共生模式实现了“一田多获、一水多用、一季多收”,在收获水稻的同时,还能提高黄鳝产量。预计黄鳝示范基地,黄鳝存活率可达到90%以上,比传统种植水稻的收益提高50%。
鳝鱼游弋的稻田变成百姓致富的“金窝窝”,这就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最好的答卷。下一步,兴山县黄粮镇人大将继续关注农业绿色发展,多措并举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王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