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长阳自治县龙舟坪镇人大代表助力旧沟带路“焕新”记
一条沟带路的蜕变,见证着一座城镇的民生温度。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鸣凤社区,这条长180米、宽3.5米的沟带路曾是850户居民的“揪心路”,如今在人大代表“遇4说事5号见”活动的推动下,正从“安全隐患点”蜕变为“民心安心路”。
这几天,在鸣凤社区5网格林业局宿舍楼后面,施工人员正顶着烈日抛去边角料、装模板、扎钢筋,大家紧锣密鼓地开展浇筑水泥的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负责人向克法介绍说:“鸣凤社区的排水、排洪、防涝的这个沟带路工程,我们是5月3日开始动工,我们战高温,现在基本上完成了80%,预计7月10日前全面完工。”
“我门前的路盖板塌陷,又有三轮车掉下去差点伤人!”今年4月,鸣凤社区“遇4说事5号见”代表接待选民活动现场,五网格居民周开军向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何本军道出了压在心头的隐忧。这条连接社区五、六、七网格的必经之路,因年久失修,不仅盖板承重能力锐减,沟内垃圾堆积成山,更频发摩托车、三轮车坠落事故,成了悬在居民头顶的“安全利剑”。
何本军代表会同网格员现场查看,第一时间将隐患治理纳入社区点状治理清单。他数次奔走于县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门,最终在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下,促成县水投集团投资200万元实施沟带路防洪排涝整治项目。“代表活动不是走过场,是真把我们的话当回事!”5月的选民接待现场,居民李大叔的感慨道出了众人心声。
项目开工以来,鸣凤社区组建由社区干部、居民代表、施工方组成的协调专班,挨家挨户用“工程效果图+事故案例”讲解整治意义,10余户涉及居民从“担忧施工影响生活”转变为“主动无偿让地”,更自发清理周边杂物;社区干部带着居民代表化身“质量监督员”,紧盯沟渠清淤、盖板承重等关键环节,同步协调电杆迁移、门前优化美化等细节问题,实现工程全程“零投诉”。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看到新修的沟带路,居民何宏艳高兴地说:“这次社区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原来高低不平,现在修得这么平坦,我们走路骑车格外畅通些,也非常安全。”
从坑洼破损到焕然一新,这条沟带路的“焕新”,正是人大代表通过“遇4说事5号见”机制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困的生动缩影。如今,更多像沟带路一样的民生难题正通过代表接待活动被逐一“解锁”,让群众的获得感在家门口“触手可及”,也让“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在城镇肌理的更新中愈发清晰。
市人大代表何本军表示,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听取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居民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彭贻伦 覃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