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石鼓镇人大领航聚合力,石榴产业铺就振兴路
在丹江口市石鼓镇的山水间,一颗“石榴”的成长,不仅见证了特色产业的崛起,更凝结着镇人大主席团与人大代表的心血与担当。从试种探索时的率先破冰,到产业成型后的持续发力,镇人大主席团始终以“为民履职”为初心,组织代表主动作为,推动武当水晶软籽石榴从 “试验田”变成 “致富果”,从 “特色产业” 升级为 “振兴引擎”,走出了一条绿色引领、群众共享的发展之路。
代表先行探新路,水晶石榴扎深根。石鼓镇的石榴故事,始于人大代表对“特色富民”的执着探索。早在产业起步阶段,镇人大主席团就敏锐意识到,要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的局限,必须找到适合本地的特色品种。为此,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赴河南、陕西等地考察学习,结合石鼓镇气候、土壤特点反复论证,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武当水晶软籽石榴上。
为让新品种 “落地生根”,人大代表们带头试种,继玉皇顶村人大代表石明英率先种植20亩后,罗店社区代表张旺随手承包石榴基地,划出 40 亩作为 “试验田”,全程记录生长数据、摸索种植规律。同时,代表们积极推动“六无乡村”(无化肥、无农药等)理念融入种植全过程,在镇人大组织的专题调研中多次提出“绿色种植是产业生命线”的建议,为石榴产业定下 “生态优先” 的发展基调。经过数年精心培育,武当水晶软籽石榴不仅在石鼓镇成功扎根,更以“果大粒满、核软无渣、营养丰富” 的特质,赢得了首批试种户的认可,为后续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人大主席团搭台强赋能,技术销路双突破。产业要稳,技术是基;产品要活,销路是关键。镇人大主席团始终将“破技术瓶颈、拓销售渠道”作为履职重点,组织代表当好 “技术员”和“推销员”,为产业发展双向赋能。
在技术护航上,镇人大主席团主动对接市农业农村局,邀请专家与人大代表组成“技术服务团”,每年深入基地开展 2-3 次集中培训,累计组织种植技术、绿色防控等专题指导 15 次以上。代表们带头学习有机肥替代化肥、物理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再手把手教给周边农户,确保石榴从开花到结果全程 “无化肥、无公害”,成长为真正的绿色有机石榴。
在销路拓展上,镇人大主席团组织种植大户、人大代表集思广益找销路。针对 “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人大代表联名提议打通 832 销售平台,多次协调市场监管、农业部门提前介入检测流程,确保九月鲜果一成熟就能 “持证上岗”,让石鼓石榴顺利走向市场。
效益普惠惠民生,代表监督促共赢。如今的石鼓镇,石榴产业的“绿色效益”已实实在在惠及群众,这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全程监督与带头引领。看着石榴种植基地核心区 500 多亩挂果石榴,镇人大代表、基地负责人柯常慧算起了 “致富账”:“每亩年产1650公斤,产值 约2万元,比种柑橘、核桃翻了好几番!” 自2019年首批石榴挂果以来,人大代表们持续跟踪产业效益,推动130户农户加入种植队伍,辐射6个村发展至2000亩规模。代表们还带头参与 “生态 + 旅游”模式打造,在丹郧公路沿线推动建成生态观光采摘园,每逢石榴花季、采摘季,代表们化身 “导游”,引导游客体验 “观光—采摘—购买”全流程,让“放心果”变成“增收果”。
从试种时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的“产销两旺”,石鼓镇石榴产业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镇人大主席团将继续组织代表深耕一线,让这颗“水晶石榴”结出更多富民硕果,让绿色振兴之路越走越宽。(王英祥 郑亮)